三掌门 > 亲妈认错人之后[八零] > 第16章 第16章

第16章 第16章


第16章

        过年——这是每个村里孩子最喜欢的一个词汇,毫不夸张的说,小一点的农村孩子从去年的二月二结束就开始盼着下一个年了。

        今年的春节因为许云松在江瘸子家里,李兰芝格外的不放心,最后跟许卫东商量了一下,决定今年就两家一起过年。

        一进腊月,整个村子的氛围都不一样了。

        村民们开始频繁的去镇上赶集,一点一点准备各种年货。

        许卫东和江瘸子也去了几趟,陆续的买回来一些橘子瓣形状的、西瓜球形状的散装水果硬糖;

        还有一些鞭炮,声音很响的二踢脚,这个要除夕那天放;

        中等大小的鞭炮叫做“大地红”,放起来很响,价格也便宜。

        还有火柴那么长的小鞭儿,一百个一挂也才一块钱,这是给轻舟买的。

        许轻舟虽然已经18岁的大姑娘了,但是她是有名的爱热闹。大的不敢放,就拿这种小孩子玩儿的小鞭放着也能傻乐半天。

        另外,还买了一叠正红色的大红纸,一叠五颜六色七彩纸。大红纸用来写对联,七彩纸用来剪窗花。

        今年两家一起过年,江瘸子高兴,以往老许两口子也叫他一起过年,但是他觉着自己就是一个累赘,怎好打扰人家?

        但是今年不一样,今年大松在自己家,他的家也才像一个家了。

        人一高兴就想也帮忙做点什么,于是他自动揽下了写对联和剪窗花的活儿。

        没想到他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笔走龙蛇,很快就把两家需要的各种春联都准备齐整了。

        然后他又带着云松和轻舟两个,用七彩纸剪成无数三角的小旗子,粘在一根长长的细绳上面,把许家和江家的院子里都拉上了一排排的彩旗,过年的气氛立刻就烘托上来了。

        年越来越近,家里养了猪的人家要开始准备杀年猪了,就算没有养猪的也要开始杀鸡宰鹅了。

        大人们忙碌着,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孩子们兴奋着,每天从这家跑到那家,谁家提前在炒瓜子,就抓一把装在兜里,然后又欢快的跑走,把盼望新年的兴奋传递出去!

        一种祥和的充满期待感的幸福正在各家各户之间蔓延着……

        李兰芝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朴实、善良、勤快,尽管地里的活计很忙,但是她每年都会养一口年猪。

        春天的时候从镇里抓了小猪仔回来,夏天喂煮熟的土豆拌玉米糠、家里的剩饭剩菜,每天还要喂一大捆绿油油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青草;

        到了秋天,猪也该贴秋膘了,那些长的不太实诚的玉米棒子就成了猪最好的加餐。还有菜园子里吃不完的菠菜、胡萝卜、绿萝卜,甚至蔫儿了的黄瓜茄子;

        入冬以后饲料则是以粮食为主,各种五谷杂粮撒在拌好的猪食上面,猪吃了纯粮食,那是蹭蹭的长肉。

        终于,猪儿把自己吃的圆滚滚的,就该开杀了……

        在杀年猪之前的两天,许卫东和李兰芝夫妇先把家里养了一年的几只大公鸡、养了好几年已经不怎么下蛋的老鸭子、并两只大鹅先宰杀了。

        杀家禽也有个简单的仪式,许卫东抓住鸡,抱着在院子里走了一圈,嘴里念叨着:“小鸡小鸡你别见怪,你本是桌上的一道菜,今年你早早地走,明年你早早的来……”

        轻舟兴奋的两眼冒光,一直跟着爸妈转来转去,一会儿帮忙端盆,一会儿帮忙烧火……

        李兰芝在大土锅里烧了满满一锅的滚水,鸡鸭宰杀好了之后,就直接扔到开水里,烫一下转一圈,再趁热拔毛,然后去内脏。

        到下午的时候,许家的三只大公鸡、两只淘汰的老母鸭、还有两只大公鹅就都已经处理好了,摆在大大的木盆里,看着白花花的一片。

        晚饭自然是吃小鸡炖蘑菇了。

        各种干蘑菇提前一天就用冷水泡发了,还有秋天时候自家晒的土豆干、粉条,都提前用水泡软了备用。

        锅里放上一小勺豆油,不用很多,因为自家养的鸡很肥,肚子里本身就有油脂。

        豆油热了鸡块下锅,只听“滋啦”一声,白色的气体腾空而起,随着窜起来的还有一股浓浓的香味儿。

        李兰芝用铲子在锅里翻炒着,直到金黄色的鸡油都炒化了,鸡块表面也都出现了一层焦黄色,这才放入少许酱油和葱花炸锅,这一下子又是“滋啦”一声脆响,又腾起一股咸香味儿。

        在灶前帮忙烧火的轻舟赶紧咽了咽自己的口水,抻脖子往锅里看了一眼。

        许云松靠着厨房的门,笑着看她,小声说“退回去一点儿,口水一会儿掉锅里了!”

        轻舟白了他一眼,继续眼巴巴的看着锅。

        李兰芝又把蘑菇、土豆干、粉条摆在鸡块上面,这才往锅里填了许多水,放好了盐,盖上木质大锅盖。

        告诉轻舟继续烧火,等发现锅的四周全部都冒出白色的蒸汽就改小火炖20分钟,然后再闷上15分钟就可以吃了。

        接下来的杀年猪就更热闹了。猪毕竟是个大家伙,那就不是自己家三两个人就能搞定的。

        所以,往往一家杀年猪,左邻右舍和年轻力壮的亲戚都要来帮忙。

        首先,要四五个身强体壮的年轻小伙子先合伙把猪给控制住,然后有经验的人再上去两个用绳子把猪捆好。

        据说捆猪的手法很重要,有一种绳结就叫做“猪蹄扣”这种打结方式,猪越挣扎绳结就会收得越紧。别说是年猪了,就是猪八戒来了都跑不了。

        当然,两百斤的猪也不会乖乖的等着被宰杀,跑的堪称凶猛,嘶吼的也十分惨烈。

        轻舟在人群外,一边在心里吐槽:太残忍了,太残忍了。一边又忍不住从人缝中间往里看……

        看着看着,忽然福至心灵,她开始低声念叨:“小猪小猪你别怪,你本是桌上一道菜……”

        许云松表情怪异的将念念有词的轻舟从人群里拉出来,憋着笑说道:“别瞎念叨,那套词是小鸡小鸭的,你不敢看就别在这碍事,赶紧去烧火去!”

        轻舟:“为什么?难倒是猪不配吗?”

        许云松:……

        每个村都会有一两个杀猪技术好的人,请这些人帮忙主刀杀猪倒也不用给什么钱。

        但是这毕竟是技术活,而且村民们都认为杀生的事儿是有损阴德,所以每家请人杀猪以后,都会奉上一块十来斤的猪肉、猪下水作为报酬。

        而那些帮忙的左邻右舍和亲戚们,自然是要跟着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杀猪菜了……

        这顿晚饭会非常丰盛,不仅有一大锅乱炖杀猪菜,还会有血肠、猪肝、猪心等平时吃不到的荤菜。

        当然各种豆角干、茄子干、西葫芦干……反正各种干菜用煮肉的老汤一炖都是非常香的……

        北方的冬季,就讲求一个热乎,什么菜都是热乎乎的一炖,连汤带菜就着白色的蒸汽这么一吃,那才叫应景呢!

        杀年猪是男人们的事情,但是妇女们也没闲着,一家杀年猪往往会把亲戚都请来吃饭,这一顿饭就跟结婚吃席差不多,亲戚家的男女老少,加上左邻右舍来帮忙的人,一下子得摆好几桌。

        妇女们自然不能等到吃饭的时候才来吃现成的,都是早早的上门来帮忙。

        有的泡干菜,有的削土豆,有的刷锅洗碗……手里忙着,嘴上聊着家长里短,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朴实惬意的笑容,时不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腊月里除了杀年猪,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准备黏米蒸粘豆包。

        传统的粘豆包都是金黄金黄的,是用大黄米碾成面,按一定的比例掺入玉米面或者小米面,一起和成一大盆面,然后盖严实了,放在热炕头上醒发一天一夜。

        醒发的过程中,要隔几个小时就要揉一次面,妇女们把袖子挽的高高的,洗干净了手,直接在直径一米多的大盆里面反复的揉面。

        这可是一个力气活,揉一次面往往能累的满头大汗。

        等黄面发好就可以做豆包了。

        家家户户都会提前把自家种的花芸豆用大锅煮熟了,碾碎,然后用手攥成一个小团,这就是豆包的馅料了。

        有喜欢吃甜食的,或者家里有小孩的,都会在做豆馅的时候放一些糖,这样吃起来甜甜的,口感更好。

        等黄面发好了以后,从大盆里揪出适量的一小块黄面,在手心捏成厚饼状,把攥好的豆馅放在厚饼上,包成一个圆球,一个豆包就算做好了。

        然后就是上锅蒸。别看这大黄面生的时候跟白面没什么区别,甚至手感比白面更粗糙,更没有粘性。

        但是等蒸熟了奇迹就发生了——熟了的豆包会变的非常黏,有的人家喜欢吃更黏的,玉米面兑的少,甚至会出现一开锅,豆包全部变成一整片黏在一起的情况。

        所以,蒸豆包之前,在笼屉上面要铺上白菜叶垫着,这样熟了以后的豆包才能拿出来,否则黏在笼屉上就会把豆包粘破了。

        揭豆包也是一个技术活,要用木片做的小铲子,先沾一下凉水,然后往豆包的周围铲一圈,这样才能把一个豆包从其他豆包中间拿出来。

        村民们喜欢豆包一锅接着一锅的蒸,直到把整个正月吃的都蒸出来,然后放到仓房冻起来,哪天想吃了就拿回来一些放在笼屉上一热就可以吃了。

        所以,蒸豆包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厨房都被白色的水蒸气包围着,人走到对面甚至都看不到对方。

        因为北方的冬天干燥寒冷,但凡有一点热气遇到冷空气马上变成白色的水蒸气。

        别说厨房了,冬天在户外,两个人见面打声招呼,说一句:“吃了吗?”就是一团白气从嘴里飘出来……

        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扫房也是当地一个有特点的活动。

        因为当地的民房多数都是土坯结构,地面也都是硬土夯实了做地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瓷砖、地板之类的。

        所以农家确实会灰尘比较大。每年腊月二十四扫房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从卧室开始,搭梯子站凳子,用大扫帚把整个房子从房顶到地面都打扫一遍。

        尤其是平日里不会打扫的顶棚,都要仔仔细细的扫过。

        这一天,李兰芝头上蒙着一块旧头巾,一边拿着簸箕接着许卫东扫下来的灰尘,一边大声把轻舟赶出屋子。

        轻舟笑呵呵的站在敞开的门口,看着爸妈和哥哥几人头上带着可笑的围裙和旧围巾,把家里的几间房一间一间认真的扫过。

        她觉得心里满满的,都是柔软和幸福……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67463/67463888/65584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