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带着爸妈穿越,在古代开设福利院 > 第18章 土豆渣饼,物尽其用不浪费

第18章 土豆渣饼,物尽其用不浪费


在其他人忙得团团转的时候,媳妇们在家也没闲着。
  老大媳妇一直和张氏研究土豆渣饼的做法。
  纯土豆渣怕是味道太单调,卖相不太好,所以在张氏的建议下,两人不停地往里加东西。
  一忽儿加点小葱进去,一忽儿加点胡萝卜进去,还尝试过鸡蛋。
  好在这些都是家里有的东西,为了做生意,王老太太睁只眼闭只眼就当没看见。
  最后,通过种种试验,确定了最终配方,放鸡蛋、小葱、以及少量胡萝卜。
  在所有人的加急努力下,这粉条还需要在攒攒的情况下,迎来了土豆渣饼的第一次出摊。
  因为是第一次做这种可持续性的生意,天还没亮就起来了,除了老幼孕,几乎所有人都出动了。
  光卖土豆饼,所以东西也不算多,煎饼的炉子,揉好的面饼团子,桌子、案板、油纸。
  因为没有酸辣粉,所以打着即买即走的模式,只带了几个小板凳供少量客人稍事休息即可。
  炉子比较重,不好搬,所以放在板车上拉着走。
  到了集市上天才蒙蒙亮,一大伙人把东西摆好,看着隐约已经有人来往,就开始煎饼。
  反正大伙儿也没没吃早饭,做一点可以先自己吃。
  要说放了鸡蛋后的土豆饼更好吃了,颜色也漂亮,再加上双面煎的金黄,看起来就很好吃。
  郑家人吃的香时候,引起了左右摆摊邻居们的好奇,卖包子的刘大哥第一个来问了问。
  老大媳妇热情的拿了两个给他尝尝,吃的刘大哥连连点头。
  要给钱郑家人不要,还给左邻右舍,每个摊位都送了两个,刚才要打好关系。
  不过其实现在的人还都挺淳朴的,礼尚往来,他们也收到了一些包子、馒头、茶叶蛋之类的食物。
  不得不说,这种新鲜的吃法还是挺吸引人的,再加上周围很多摊主都在吃,很快就有了真正的客人。
  一文钱一个,五文钱六个,郑老大媳妇儿负责煎饼,老三媳妇临时帮他擀饼,郑老大负责收钱。
  要说生意还不错,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带过来的200斤土豆渣都卖完了。
  每个饼大约三四两,土豆渣里还会加入面粉、鸡蛋等其他的一些东西,所以差不多一斤的纯土豆渣做三张饼。
  已经生土豆也要两分钱,再加上里面还有面粉、鸡蛋、油,所以一文一张的饼其实算是很实惠了。
  带过来的200斤,能做600张饼。
  现在没有酸辣粉,土豆饼自身只适合做早食。
  所以郑家众人呼啦啦的来,又呼啦啦的走了。
  拉着自家的家伙什儿,和左邻右舍打了个招呼,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看着他们早早的就回来了,正在院里喂猪的王老太太还吓了一跳,以为是出什么事了。
  结果刚想问呢,就发现手里多了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子。
  得了,不用问了,王老太太在围裙上擦擦手,拿着袋子掂了掂,转身回了屋。
  什么事都没有数钱重要。
  把一袋子铜板倒在桌子上,又开始王氏数钱法。
  刚回来的一大伙人也不觉得累,都站在地上看着王老太太数钱。
  最后一共是562文,因为有些饼是自家吃了,有些是送人了。
  王老太太又拿出了她的钱匣子,这个匣子里本来已经有了三两多银子,但这两天买这个买那个又花出去二两多。
  放进去550文。多出来的12文依然装到刚才那个钱袋子里给了老大。
  毕竟他们每天要出摊,不能手上一分钱都没有,万一有个什么事也可以应付一下。
  王老太太表示很满意,土豆饼基本上就能把成本卖回来了,那酸辣粉就是白赚的。
  有了钱就有了动力,上一次做粉条弄出来的土豆渣已经基本上不剩多少了。
  再加上第一批粉条今天就要好了可以继续下一批生产。
  于是,午饭后老郑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粉条制作活动。
  这次大家都有了经验,流水作业都成了熟手,也多了些锅碗瓢盆可以盛放,所以做了大概有四百来斤的土豆。
  按照的卖法,可以卖两天。
  酸辣粉明天也可以开卖了,因为不知道会怎么样,又有着很高的期望,八月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又是起个大早,今天的东西就多了,光炉灶就有两个,一个上面是铁板卖土豆饼的,一个上面是锅煮酸辣粉的。
  还有桌子凳子,锅碗瓢盆、水桶等等,满满的拉了一平板车。
  早早的到地儿以后,就把前一天煮好的骨头汤热了热,然后舀到一个大盆里备用。
  郑老三还到不远处的井里挑回来两桶水。因为碗筷没有太多,中间要不停的清洗,重复使用。
  又把油泼辣子,前一天一天备好的小葱香菜摆好,先煮了几碗给郑家人自己吃,等人多的时候八月甚至开始吆喝。
  酸辣粉是六文钱一碗,对于早餐来说,是有些贵的,所以一早上也只卖出去五碗。但评价是不错的,这些人还说中午要带家人来吃。
  带了200斤的土豆饼,一早上又卖完了,所以本来想的是让人家一碗土豆粉,两个土豆饼当一顿午饭的想法彻底跑彻底泡汤了。
  到中午的时候,果然有早餐吃了土豆粉的人再次光顾了,有些带着同事,有些带着家人。
  煮好的土豆粉,倒上一勺骨头汤,再拌上辣椒,撒上香菜,小葱,其实卖相挺好看的。
  再加上花六文钱吃早饭和吃午饭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人渐渐多了起来。
  人有一种从众心理,当人多起来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排队,所以有一度老大夫妇和老三夫妇全上手了,连八月都被委派了收钱的重任。
  看着人来人往,大家都露出了笑意,感觉生活有了奔头。
  八月也很开心,总算没有太堕了穿越人士的威名,就这样发展下去,明年弟弟们就可以去上学了,甚至盖房子、开铺子都是有希望的。
  说起来像他们这样穿来了几个月还连基本生活都没有解决的,好像书里也不多哦。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83206/83206243/131312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