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带着爸妈穿越,在古代开设福利院 > 第143章 书院终于动工了

第143章 书院终于动工了


说着说着,八月突然想起少将军讲的事情。
  八月将他们和少将军的对话一一复述,然后家里人陷入了沉思。
  一会儿郑老二开口:“他们人数是有些多,对我们现在来说有点困难,但都是将士遗孤,更别说少将军还愿意出钱。”
  张氏:“回头我测算一下吧,但凡能有办法,就把他们收进来好了,本来做孤儿院也是给孩子们一个长大的机会,没道理军人的儿女们还不能享受了。”
  大家点头,这个话题有点沉重,要真做成了也是功德一件。
  经过几轮的讨论和改进,以及和专业人士的多次对接,书院的格局基本定了下来。
  大致是现代校园和古代书院的结合体,该有的都有了。
  南面是主入口,打算设一个气派的大门,然后再设一个传达室以及一溜儿的保安室。
  东面设一个大的体育场,各种体育及训练设施都在这里,甚至非常豪横的设了一个跑马场,谁让咱的骑射师父一抓一大把呢?
  西面是教学区,教室和老师办公室都在此处,打算分6个年级,秀才、举人各按3个年级考虑,每个年级又是3个班。当然,这是按满班考虑的,前期肯定没有这么多人。
  北面是住宿区,包括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秀才班是3人一间,举人是2人一间,还设了一些单间,打算给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住,比如,神经衰弱的,比如,打呼噜吵到别人的。。。。。。
  至于老师们,设了一些独立的小院儿,给那些拖家带口的老师住,也有一些套间,都在一个院子里,给那些独自在这里教书的老师用,以后来了参观的客人什么的,也可以住在这里。
  还有一些因为山头比较大,所以中间的区域也设了一些功能,比如打算建一个比较大的报告厅,一个能阶梯教室,还有图书馆、自习室、活动室等等
  食堂设在了西北角,这里距离教学区和宿舍区都比较近,打算开个后门作为运输通道,减小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东北角上建了个公共洗衣房,平时大家可以来这里洗衣服,也可以付几个铜板外包给专人清洗。
  除此之外,还打算设几个小花园,小树林,做一些环廊以及小亭子,给大家作为休闲区,也可以到这里来背书消遣,总之是考虑的相当周到。
  可惜图纸是定下来了,但是郑云鹤和郑文青还是没能留到动工的那天。
  眼瞅着假期就要结束,两人在郑老二的催促下,恋恋不舍的上路了。
  郑文青:“其实还可以再呆几天,我和云鹤哥的骑术那在书院里都是拔尖的,骑马的话用不了几天就到了。”
  郑云鹤也说:“家里做这么大的事情,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我们多呆几天也可以稍微分担一下。”
  郑老二摆摆手:“这些你们不用惦记,早点去京城准备一下,从从容容去赴任。这是你们走出书院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切记防人之心不可无。”
  说完看了郑文青一眼,斟酌了下用词,对着郑云鹤说:“文青的思想比较单纯,容易轻信,你看着他点,不求有什么建树,但求不要惹什么祸事。”
  郑文青。。。。。
  我怀疑这是在说我头脑简单。
  郑云鹤点头:“二伯放心,文青虽然看着跳脱,但是做事很有分寸的。”
  张氏将手里的包袱塞给郑文青:“这是给你们晒的干果和肉干,你们拿着路上吃。在外面照顾好自己,不管有什么难处,都不要怕,都可以和我们说,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帮得上忙,但一定会无理由支持你们的,家里人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郑文青拉着张氏的胳膊:“还是娘对我好。放心吧,娘,等我以后混好了把你们都接过去。”
  王老太太拉过郑云鹤的手,用着平时对八月的温柔:“云鹤呀,有件事你得放在心上。你们现在都大了,也有出息了,我们都够不着了,你们的终身大事我们也管不了了,如果有你们觉得合适的,一定要和我们说,咱们想办法去提亲。还有你妹妹的婚事也要抓紧了,女孩子年龄大了更难。”
  郑云鹤点头:“奶奶,我会记着的。”
  郑文青听到了:“奶,您还不如和我说呢,想给妹妹们找什么样的?条件开出来,我去寻摸。”
  王老太太白他一眼:“你先把你自己解决了。”
  心里暗道:这么不靠谱的孩子,还真是老二的种。
  郑云鹤和郑文青这次又带了几个机灵的小子去京城,有些小孩子真不是什么读书的料,所以上个几年自己就不想上了,看到郑云鹤和郑文青,有的人心思就活泛了,提出想要跟着他们去见识一下。
  郑老二想着以后家里读书人也多,而且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官的,现在能多培养几个得用的书童或管家也是好的,就挑了几个让他们带走了,有些是有卖身契的,还有一些是捡回来的孤儿。
  送完郑文青和郑云鹤,家里的大工程也要动工了。
  资金有限,所以打算先把书院的轮廓盖起来,然后那些景观以及设施后面再说,边用边整吧,这样压力小一点。
  因为是个大工程,所以这次的总管是从外面请了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然后带着他自己的一个小团队,再加上郑家村常年做郑家工程培养出来的小组长以及一些组员。
  人比较多,不能窝工,于是很多地方都是同时施工的。好在场子大,加上请的专家经验真的很丰富,每个工种每个地方都分组管理,每天下工的时候专家都会去转上一圈,然后定下来第二天这个组的主要任务。
  做工的人大部分都是郑家村的人,想着这以后可能是自家儿子读书的地方,都干劲十足,还有一些是附近村里的,看着郑家村的人一点都不藏私,而且每天的饭菜也挺好的,所以不好意思偷懒,基本上任务都能按计划完成。
  车马行里空闲的牛马都征用过来拉车了,由厨师班供应一日三餐,往来账目较多,又比较零碎,八月忙得团团转,张氏的后勤也是一大堆一大堆的事情,一时间家里所有人都忙得团团转。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83206/83206243/131311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