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北魏武侯 > 第220章 曲解乱说

第220章 曲解乱说


“岳兄多礼了,只要岳兄能守口如瓶便好。”
  “穆兄心存顾虑,这些自是应当的。在下定会替二位守着秘密。”
  顿了一下,岳琮转入正题,对穆建明道:“不知这位小穆兄桃园结义的故事从哪听来的?”
  岳琮这话请教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审视。
  穆建明一听这话,寒毛根都炸起来了。
  难道是遇到了同行?对方也是穿越者?
  可前世看的小说里,极少是有同时代的同行的,不可能这么寸,就让自己遇到了吧。
  甩开脑中的胡思乱想,穆建明用尽量平缓的语气问道:“怎么?岳兄听过这个故事?”
  话一出口,穆建明就察觉出自己的语气虽然已经尽量平缓了,可是还是带着一丝颤抖。
  “第一次听到。觉得这个故事甚为有趣,才想着问问小穆兄。”
  穆建明仔细打量着岳琮的神色,见他神态自然,眼珠也没有躲闪,知道他说的应该是真话,这才放下心来,暗暗松了口气,还以为自己的身份要泄露了呢。
  “噢,这是我自己无事的时候,胡乱想出来的。”
  岳琮啧啧了两声,敬佩地摇着脑袋。
  “真不知晓穆兄的一身才学是从何处学来的。在大魏要想有此等才华,着实不是一件易事。”
  穆建明呵呵一笑。
  “倒也没什么。在下闲着无事翻看一些典籍,有时候会产生一些疑问,可书中没有答案,就只能自己思考。想得多了,便有一些体悟。”
  穆建明说得轻松,让岳琮有些发呆。
  “那穆兄的天资可算是上乘,仅是自行参悟便有如此才华,在下佩服。”
  岳琮说着冲穆建明拱拱手,然后又对杨霖道:“这位穆兄的才华,想来也定是不一般。”
  杨霖道:“岳兄可唤我表字雨林,也方便些。说来惭愧,在下的那点儿才学可拿不出手。”
  穆建明又抢着解释道:“家兄要帮着处理些家中事务,精力难免分散。若非如此,才华成就定不在我之下。”
  就在几人聊天的空档,场中突然爆发出一阵阵叫好声。几人有些错愕地抬头眺望。
  场中五位班主一字排开,有焦急,有失落,有欣喜,也有理当如此的平静。
  吕阳宾赶忙解释了一通。
  场中已经对几支舞姬做出了评定。簪花社占据主场优势,获得了第一。
  云舒的舞姬班子以出色的表现与簪花社并列。
  不过其他三支舞姬也还有机会,等下一轮表现若是出色的话,也不难获得一个好的排名。
  穆建明戳了戳芸秀,在她耳边低声说道:“你去找云舒,若是真有落败解散的舞姬班子,她能多接收一些便多接收一些。她们以后的着落我会帮着解决。”
  芸秀答应一声,领命而去。
  五位班主下场以后,文会也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三人也停止交谈,看着场中的情形。
  周兴安等名老学士又全部上场,看了看场下的诸多儒生,周兴安提到了些声音道:“老夫今日来此,也不只为了点评尔等,更是为了给尔等解惑。若是在学识上有何不解之处,皆可提出来。老夫几人定竭尽全力予以解答。当然若是觉得老夫等人有不对之处,也可提出。”
  “哗”的一声,场下一下子就沸腾起来。
  大魏的这些儒生最缺的就是名师的指点。现在这几名老学士主动提出,谁能不高兴。
  杨霖、穆建明两人不知道这周兴安的底细,可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在这彭城方圆百里内,周兴安是闻名已久的鸿学大儒,学问、见解都是很了不起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彭员外等人请来。
  当下,就有数人站起来争相提问。
  周兴安呵呵笑道:“不急不急,一个一个的来。”
  说着随手点了一个起身的儒生。
  “你先吧。”
  那儒生感激地行了一礼,问出自己的问题。
  周兴安点点头,对旁边的另一个老者说道:“翰辞兄,你尤其擅长春秋,不如此题由你来解答。”
  坐在最边上的一个老者,笑呵呵地起身。
  “也好,老夫就讲一些拙见。”
  这个环节极受普通儒生喜欢,而于杨霖、穆建明而言没那么大吸引力。
  杨霖是不需要,穆建明是不懂。甚至这些儒生引经据典所提的一个个问题,穆建明听都没听过。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人提出了一个穆建明能听懂的问题。
  “几位先生,观之日月皆为圆盘,又因日月围绕大地运行。天似盖笠,地若棋坪,便有了天圆地方之说。去岁时,南楚之人在太学中也宣扬天体转动,大地静止。可为何沈常侍却说大地也是转动的,甚至当场证实了这件事。”
  “这……”
  四名老学士都皱起了眉头。
  这个问题算是说得了几人的知识盲点上。一时之间谁都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不错,这位仁兄说言不假。当时南楚的几位大儒确实提出这一说法。太学的山长和几位祭酒都无法驳斥,甚至就连司天监的官员也无法给出解释。

  幸得沈常侍出手,解决了这个问题。所做之事我等亲眼所见。甚至等回到太学后,有人照着沈常侍所做,重新做了一次,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大地是转动的。”
  一名太学的学生起身说道。
  场下的儒生开始议论纷纷。不少人没听过这件事,听这两人说的事情根本不知道,连忙相互打听起来。
  周兴安嗯了一声,据实相告。
  “这个问题却是超出我等的几人的学识。若是胡言一通,怕是以谬传谬误了你们。若有机会,你们或可去洛京请教沈才女,看她是如何回答的。”
  穆建明点点头。
  这老头儿的胸襟气度不错,不懂就是不懂。并没有维护颜面乱说,更没有对这名儒生训斥强行挽尊。
  那名发问的儒生遗憾地点点头。手刚搭起来,准备行礼答谢。人群中却传来一道声音。
  “因为脚下的大地,也如日月一般,是个不停旋转的。”
  穆建明顾不上杨霖等人惊愕的目光,在全场儒生惊愕的目光中,不紧不慢走到场中,继续说道:“你既然看到日月是一个圆盘,那么大地为何就不能是呢?”
  那名儒生低头思索了片刻,豁然开朗。
  “对啊。大地为什么就不能是圆的呢?”
  穆建明呵笑一声。
  “其实把它说成是一个圆球更为合适?”
  一句话把所有人都说懵了。
  说是圆盘还好理解,人都可以站在圆盘之上。可说成圆球就不好说了。难道自己所处的地方永远是向上不动的吗?
  可是沈常侍已经验明了大地是转动的。那等自己这边转到向下时,自己为何不会头下脚上?
  穆建明早就料到他们会想到什么,巡视一圈,从桌案上拿起一颗大梨。
  “诸位,这就好比我们所见的日月,它本身就是一个圆球,只是在我们看来,只能看到它的一个呈现圆形的轮廓,所以才觉得它是圆盘。这么一说,大家是不是就能明白。”
  不少反应快的已经在点头了。
  “等等。那为何……”
  穆江明抢先说道:“这可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一时半会也不好讲清楚。但脚下的大地确实是一个圆球。倘若你站在一座高山上,能看到远方弧形的地平线,便能验证这种说法。”
  这名提问的儒生低头思索了一会,又看了看那梨。
  “若是如此,从一个方向一直行走,便有可能回到原地。”
  对于这人能想到这一点,穆建明老怀大慰。
  “这位兄台贵姓?”
  这儒生忙答道:“在下范衡,汴州人氏。”
  穆建明点点头。
  “范兄可知南辕北辙?”
  “自然知道。此语出自《战国策》,乃是季梁劝诫魏安厘王放弃攻打邯郸而讲的一个故事。
  季梁见有一人北面而持其驾,告诉季梁欲要去楚。季梁问,欲要去楚为何向北而行。答曰:马良、用多、御者善。而季梁道: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穆建明明显呆愣了一下,暗暗吐槽。
  我只是问你知不知道南辕北辙。你这叽里咕噜的一大通,差点儿没听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不满的轻哼一声。穆建明道:“其实古人早已经知道大地乃是一个圆球。不然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解释不通。季梁和对方两人谁都没有说,为什么朝着北走,最终会抵达楚国。”
  包括周兴安、杨霖、岳琮在内所有人都懵了。
  这南辕北辙还能这么解释的吗?
  “穆小友,这是真的么?”
  一位老学士不相信地问道。
  穆建明摊摊手。
  “不然解释不通故事中与季梁对话的那位旅人,为什么会说,他的马好,带的盘缠多,御者技术好。
  人们都是站在季梁的角度来嘲笑那旅人。可若是站在旅人的角度上,岂不是在嘲笑季梁的无知?”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穆建明继续道:“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要敢于质疑书中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才不枉读完这一本书。”
  教育完这帮儒生,穆建明便就退回去坐到位置上。
  “小穆兄,你这实在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穆建明嘿嘿一笑。
  “子瑞兄你就说有没有道理吧。”
  岳琮仔细思索了一会儿,确实没发现这话中有什么漏洞,可要说同意穆建明的观点,岳琮一时又接受不了,只能摇摇头表示不解。
  “这就是小穆兄所说的,时常思考书中疑问得到的感悟?”
  穆建明笑了笑,摊了炭手,并没有说话。
  杨霖也凑上来问道:“真的是这样么?”
  穆建明低声在他耳边道:“我是胡说八道的。”
  “你……”
  杨霖哭笑不得地看着穆建明。
  “学问一途焉能如此胡闹。”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77768/77768512/728668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