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亲妈认错人之后[八零] > 第28章 第28章

第28章 第28章


第28章

        轻舟可不关心林淑婉是怎么想的,只要她不再来骚扰自己家的正常生活就可以了。

        至于白玦,如果没人提起,她早已经忘了还有这么一号人存在。上辈子在她这里就已经是上辈子了,不再回首。

        经过这几次亲妈搞出来的事情,轻舟对父母的愧疚感更重了,带着这种感觉,她更加努力地一头扎进刺绣的世界里,学的晨昏不分、废寝忘食。

        因为曹老太太对自己手艺能否传承下去有执念,所以轻舟交了50块钱的学费以后,曹老太太又翻着日历选了个黄道吉日。

        特意叫上了家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来作见证,许卫东和李兰芝也备了四盒礼,带着轻舟正正经经的拜了师。

        曹老太太说自己眼睛不行了,主要是曹绣绣教,所以轻舟是拜的曹绣绣为师傅。拜完师大家又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拜师宴。

        自此以后,轻舟每周去曹绣绣那里学一天,然后回家自己练,下一周再去。

        这样家里裁缝铺的活计也不至于耽误,就是轻舟自己辛苦一点。

        宫绣入门第一课学的就是“漏粉”,相当于服装行业中的“拓版”。

        正式动针之前,先将要绣的图样描绘在蜡纸上,然后沿着图样的轮廓用针扎出细密的小孔。

        接着在蜡纸上撒上一种特制的粉,粉末透过小孔沾到布料合适的位置上,这样图样的轮廓线条就清晰的印在布料上了。

        等图案绣完以后,再用清水擦拭掉粉痕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劈丝、配色,然后就可以开始绣了。

        对于很多没有基础的人来说,画图样这一课就要学很久,但是轻舟有很好的画画基础,描绘图样上手很快。

        她不仅能很快的临摹出规制的图样,还总会冒出一些新的想法,想要在原图的基础上做一些灵活的创新。

        不过这点创新很快遭到了曹奶奶的严肃批评,她说:“咱们宫绣最讲究规矩,所有的绣纹用什么地子、什么绣线、什么颜色、大小尺寸、甚至绣多少针那全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你要想学好,就必须能把所有规制式样烂熟于心。之后再去想新式样的事儿,否则你就学不好,到头来只能学成一个四不像。”

        轻舟虚心地接受了曹奶奶的批评。她知道宫绣的每一种纹样都端庄大气,精美华贵,经得起端详,受得起推敲,正是因为这都是经过多少代手艺精湛的大师们反复打磨出来的。

        这些都是艺术的瑰宝,她还没开始学呢就想着要动小机灵,的确是本末倒置,是万万不可取的。

        她以前甚至想过,要边学边把这些宫绣应用到自己做的衣服上。经过曹奶奶的提醒,轻舟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是先踏踏实实的学刺绣,本本分分的做衣服,现在自己的水平还远没到能灵活运用的程度。

        学过了“漏粉”之后,就开始学选色、劈线和刺绣针法了。

        宫绣因为其用途的明确性,决定了它在选料上富丽豪华、不惜工本。

        在以前,宫绣的绣品地子和绣线都是蚕丝的,不过现在宫绣来到了民间,别说如今只是练习了,就是学成以后也不见得每一幅绣品都能用的起桑蚕丝。

        所以她们师徒现在用的都是最普通的绣线。

        在劈丝方面宫绣并不如苏绣要求那么细,一般只劈成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就可以了。

        宫绣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绣线配色鲜艳,它的选色配色跟瓷器中的粉彩相近。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青、白、黄、赤、黑为五色正色,在京绣中又分出上五色(红、绿、黄、白、黑)和下五色(紫、湖、蓝、粉、香)。

        虽然色彩丰富,但京绣讲究的是颜色间的协调统一,根据整体设计的需要进行调整,不杂不浮,端庄沉稳。【注】

        宫绣成品讲究平、细、匀、光,要想做到这几点,就得在针法运用上下狠功夫。

        例如绣珍禽异兽的时候,要想体现其毛发的蓬松柔顺、栩栩如生,就要用施针、滚针技法来实现;

        绣各种花卉草木的时候,既要表现花叶的纹理清晰,又要充分展现出花朵娇艳盛放之姿,需要用散套针法来刺绣;

        宫绣中最常见的龙凤,则要用盘金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皇族气派,华美富贵。

        ……

        宫绣艺术博大精深,轻舟越学越觉得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她真的就像一叶小舟入了大海,每天徜徉在五彩斑斓的绣线当中。

        专注做事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时光的飞逝,一转眼忙碌的秋天就过去了,北方迎来了第一场雪,农人们也终于进入了农闲时节。

        农民的所有应酬几乎都集中在冬季。

        没办法,春夏秋三季都是忙碌的季节,大家都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

        到了冬天,所有人都闲了下来,年轻人结婚、老年人过寿、走个亲戚串个门、大小节令外加新年,就算大人舍不得自己做,怎么也要给孩子做一件新衣裳。

        于是一入冬,轻舟的裁缝铺就又忙碌了起来。

        开业这半年,经过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口口相传,轻舟裁缝铺的顾客已经覆盖了附近的好几个村子。

        大概是因为她在荣华乡拜了师,现在荣华乡那边也有人过来找她做衣服。

        于是,轻舟真的忙不过来了,她抬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小黑板——活计都已经排到两个月后了,这还是妈妈和大表嫂都抽空帮忙踩缝纫机的情况下。

        轻舟揉着酸痛的颈椎,想,这样下去可不行,是不是应该也找几个帮手了呢?

        找帮手这个事儿她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好自己想。她先自己在心里合计了两天,有了一个大概的章程,才跟爸妈他们商量。

        李兰芝关注闺女多一些,知道轻舟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她倒没说什么。

        但是这次许卫东却有了顾虑,他想了半天,说:“找帮手这个事儿不好弄。轻舟这是个手艺活,咱正经八百的上了两年中专,现在又跟曹师傅拜师学艺,这些技术得来可不容易。

        “要是找了帮手天长日久的难免被她们偷学去了,到时候她们回去自己开了铺子,咱的生意可就不好做了。”

        李兰芝原来只想着不能让闺女那么累,听许卫东这样一说也皱起了眉头。

        轻舟解释道:“没那么夸张,我不教她们,光凭日常看哪有那么容易就能学会啊。而且刚开始我只是想找一些手巧、会用缝纫机的,把最基础的活交给她们。量体、设计、裁剪那些都还是我自己来。

        “我自己只做这些最重要的,剩下的琐碎工作,比如锁边、缝纫、钉扣子、锁扣眼,以及一些夹牙子什么的费时间又不难的活,都交出去。这样咱们就能接更多的活,才不至于生意被别人家抢走。”

        许卫东夫妻听了这才放心。

        许轻舟要招会做缝纫机活的小工,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村里手巧的姑娘和年轻的小媳妇们都蠢蠢欲动。

        说实话,地里的农活是真的辛苦,一整年的风吹日晒,整天在庄稼地里。除了又脏又累之外,姑娘们最受不了的还是对容貌的影响。

        就这么风吹日晒下来,用不了一个月,再好的皮肤底子都毁了。一年下来所有人的肤色都是又黑又红,有的人还会长斑。

        村里年轻姑娘们不止羡慕许轻舟那裁缝铺能挣钱,就光她那白皙水嫩的皮肤就让她们羡慕的不行。

        所以,这对姑娘们来说真的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自己也能去裁缝铺做活儿,就不用每天下地干农活了。

        有一门手艺不说,至少脸上、手上的皮肤保住了。这可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啊。

        所以,李兰芝这头刚跟几个媳妇们说了这消息,一转身家里就来了好几个年轻的姑娘、媳妇们。

        轻舟也没想到能来这么多人,毕竟她小本生意,挣的就是辛苦钱,就算找人来帮忙做活儿,也真的是给不了多少工钱。

        家里地方也小,机器也有限,人多了也没用,最后轻舟只留下了包括大表嫂在内的三个人。

        但是轻舟看着那些眼巴巴不想走的姑娘们,心里有了一个更大的想法,只是现在她手艺还没学成,本钱也不够,只能先这样了。

        过了元旦,村里的小学就放寒假了,虽然天寒地冻的,依然挡不住孩子们在外疯跑的脚步。

        轻舟家在村东头,大门外原来绿油油的庄稼地,此刻则是一篇白茫茫的雪原。大平原的地势毫无遮拦,一眼望过去能看到远处几个小村庄房顶的炊烟。

        门口堆起来的积雪有半人那么高,几个半大孩子正在里头掏雪洞,照着电视剧里头地道战的样子挖,虽然洞口不大,但是孩子们在里头爬却也四通八达。

        轻舟想起自己小时候也跟哥哥一起干过这样的事儿,不仅嘴角挂起了一弯微笑。

        轻舟回屋拿出那个红木的小匣子,如今匣子里的信都已经要装不下了,上一封信还是十天前的,这一周哥哥没来信……

        轻舟心里不太高兴,虽然她自己也知道一周一封信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可是他们就是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啊,每次不管是收到的还是寄出的信封都是鼓鼓的。

        这是唯一的一次他没有按时来信,为什么呢?

        是学习、工作太忙吗?还是认识了新的同学、新的朋友,已经不那么想家了呢?

        轻舟心里不大是滋味……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67463/67463888/62158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