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月牙镇情事 > 第249章 八十年代的深圳

第249章 八十年代的深圳


当列车缓缓驶入深圳站台,秋月一行人怀揣着期待的心情步出车厢。车门打开的瞬间,一股蓬勃的气息扑面而来,她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瞠目结舌。
  东北此刻正是冰天雪地,而深圳却已经是鸟语花香,一片春天的气息,扑面袭来!
  深圳的高楼大厦如林立的钢铁巨兽,玻璃幕墙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街道,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都市画卷。
  王红不禁想起自己过去来深圳的经历,与如今的景象相比,这里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秋月几人目光交汇,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到了同样的惊叹。
  她们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搏,仿佛能听到它不断前进的脚步声。
  这里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也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
  深圳,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欢迎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在这一刻,秋月一行人心中涌起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她们知道,这里将会是她们追逐梦想的舞台。
  ……
  八十年代的深圳城中村,与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
  那时,这些村庄大多是由简陋的房屋和狭窄的街道组成。
  房屋多为低矮的平房或两层小楼,建筑风格简单朴素。
  墙壁往往是砖石结构,屋顶则多用瓦片或铁皮覆盖。
  房屋内部的设施也比较简单,也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
  街道狭窄且拥挤,只能容纳行人或自行车通过。路面可能不平整,有时还会有污水和垃圾。
  秋月几人由于人口太多了,只能租在深圳的城中村,大家住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并且这里的房屋便宜,距离市里要近一些,工作起来会方便很多!
  南方和北方很不相同,北方人以热情奔放为主,但南方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十分小心翼翼!
  秋月她们所租住的城中村里面一共有十几户住户,一时半会儿大家都彼此不熟悉,但有一个单身河北的男人,给秋月几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这名男人是在深圳某个电子产品工厂上班,他是电子厂的一名技术员。他这个人看起来乐观开朗,给人一种正义凛然的感觉。
  秋月她们住的是二楼的套房,就是这层楼有四个房间,还有一个狭窄的卫生间,一个独立的厨房,她们和房主讲好价,这一层她们用五百块钱一年的价格租下了房子,虽然几人十分心疼这么贵的房租,但一想到这里是大城市,也就释然了!
  这个房屋是王红拿的,本来秋月和丽华都想出一份钱,但王红死活不依,三人比较起来,她的条件是最好的!用王红的话来说,她们之间有什么可分彼此的呢!
  她们接下来就给孩子找了幼儿园,在这城中村附近,有一个民办幼儿园,本着为打工人群服务,她们的收孩子门槛没有户口限制,并且收费合理,每个孩子一天两顿饭,一个月20块钱的托儿费!
  这下,秋月和王红的孩子都有了去处,萍姐每天负责接送孩子,然后再负责给家里的卫生打扫了,在做做饭之类的。秋月和王红商量,她们不能白用萍姐,所以她们决定每人一个月给萍姐50块钱,这个提议马上遭到了萍姐的拒绝,她觉得她能够跟着几人走南闯北,已经心满意足了,她不仅有饭吃,还有衣服穿,更重要的是,她也可以像个人一样的活着,有了尊严!
  王红和秋月相视一眼,她们没有再说什么,她们打算用自己的方法,一定让萍姐未来有个保障。
  家里的一切安顿好了,她们就差买一些被褥、锅碗瓢盆这些日用品,便开始新的生活!
  南方和北方有着太多的不同了,首先是居住环境,在南方冬天的房间里,只要一下雨便是阴冷潮湿,没有一点热乎气,四处一片湿漉漉的。春天还会经历难熬的回南天,就连墙缝里都会渗出水来,更别提地板上了,四处都是湿漉漉的,无论你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南方的夏季来的特别早,尤其是深圳,是出了名的火炉城市,闷热而黏腻,没有空调的房间便是一个大闷罐。
  秋季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但秋天却格外的短暂,仿佛一眨眼秋天便转瞬即逝。
  在饮食方面,大家最不适应的就是南方的大米,南方的米饭即使煮熟了,也是颗颗分明,口感很硬,这让秋月这些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吃惯了东北软糯口感米饭的人十分的不适应,再就是,南方的蔬菜种类非常多,很多蔬菜都是东北没有的!水果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很多水果是她们听都没听过的,更别提见过了!
  20  世纪  80  年代的深圳,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昔日的小渔村开始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区。
  在这个时期,深圳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内资,兴起了众多工厂和企业。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网络逐渐建立。

  80  年代也是深圳科技产业的起步阶段,一些高科技企业开始在这里扎根。这为深圳未来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基础。
  此外,深圳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在发展,学校、图书馆等机构相继成立,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总的来说,80  年代的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圳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使用的语言多种多样。
  普通话是深圳最主要的交流语言,在公共场合、学校、政府机关等都广泛使用。
  粤语也是深圳常见的语言,粤语被称之为“白话”,尤其在一些本地居民中使用较多。
  此外,随着深圳的国际化发展,英语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在商务、旅游等领域有较多应用。
  由于深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所以还能听到各种方言,如客家话、潮汕话、湖南话、四川话等。
  在这样一个多元语言环境中,人们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选择使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交流。同时,深圳也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尊重和包容各种语言和文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各种来自香港地区的商人、台湾地区的客商以及外国资本纷纷涌入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年轻城市。这些新鲜血液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注入深圳经济发展的脉搏之中,成为推动其崛起和繁荣的关键力量。
  港商们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率先在深圳投资兴业。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创办了众多工厂和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与此同时,台商也不甘示弱,积极参与到电子、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中来,加速了深圳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外资企业更是给深圳带来了国际化视野和前沿理念。它们不仅引入了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还培养出一批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这些外资企业在推动深圳走向世界舞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港商、台商以及外资企业共同构筑起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他们以各自独特方式助力深圳实现从一个小渔村到现代化大都市华丽转身目标;同时也见证并参与塑造这段辉煌历史进程!正是由于各方齐心协力才使得今日之深圳焕发出前所未有蓬勃生机与活力成为名副其实“中国硅谷”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60142/60142658/131310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