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粟裕大将之弯弓射日 > 第四十章 反守为攻

第四十章 反守为攻


一九四四年春节过后,敌伪集中兵力继续对四分区进行“高度清乡”,同时开始宣扬要对二、三分区分别实施“强化屯垦”和“扩展清乡”,甚至有从四月一日开始的说法。

        得到情报后,粟裕面对墙上的地图,心里琢磨着,决定将对车桥、泾口攻势作战放到议事日程上来。

        元宵节前后,粟裕让参谋打电话请陈丕显。

        陈丕显是苏中区委副书记,但因为战斗频繁,他和粟裕时常是分开的,所以实际担负着整个苏中的地方党政领导工作。陈丕显来时,粟裕一个人面对墙上的地图在那里思索、比划。

        粟裕回过身来,和陈丕显在火盆边坐下:“今天只请你来,是我心里有一些想法和打算,想跟你私下里说一说,想听听你的意见。”

        陈丕显憨憨一笑:“我洗耳恭听!”

        粟裕长陈丕显九岁,但粟裕非常尊重陈丕显。陈丕显与粟裕的第一次合作是黄桥决战。在黄桥镇,粟裕亲眼目睹了陈丕显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才能。——陈丕显领导苏北区委动员组织了七千多居民参加抗日团体,三千多青年参战。没有这些支援,粟裕和陶勇率领区区一个团两千多人哪里阻挡得了三十三师的进攻!在建设苏中根据地上,两人更是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两人伸出冻僵的手在火烤。外面下着雪,天气很冷。

        “……如果敌人实行‘扩展清乡’、‘强化屯垦’得逞的话,台南地区必须做好容纳三、四分区领导机关的准备。敌人‘屯垦’重心在盐东及台北,因此二分区领导机关得向兴化转移。江都至泰州以南如果‘清乡’,则一分区机关部队亦须转移到高邮地区。在‘扩展清乡’遍及三、四分区全部及一、二分区之一部后,为便于各分区集中精力反对‘清乡’,各‘清乡’地区势必要撤退大批部队及干部出来,则其撤退之部队及干部当由区党委及师部负责直接领导,因此军区直属机关必然很大。这样一来,地区过于狭窄,部队拥挤,而大批干部亟待整风,也缺少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如仍摆在台南海边,不仅难于进行整训,且有遭敌人重点打击的危险。我也想过借三师、四师的地方整风,但我们人员太多,领导分散且有许多不便。”

        陈丕显听得很认真,粟裕思考的这些,也正是他所思考的。如果整个苏中各军分区机关得来一个大挪移,那够他陈丕显忙乎的了。还有,这些日子他正在筹备将抗大九分校扩大苏中公学,准备工作都差不多了,就缺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办学。

        粟裕的手在火上烘烤了一会,僵硬的指关节变得柔软,伸展自如。

        “这些天我一直想着这个事。我心里琢磨着,如果我们拔除车桥、泾口等据点,打通我们和二师、三师和四师的联结部,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可以把领导机关移驻于此,集中干部开展整风运动,而不用那么紧张地搬来搬去。”

        粟裕的语气充满信心:“这想法在我心里放了有两三个月。当时主要考虑我们的部队在攻坚方面经验不足,还有打下车桥后可能会导致日军对我们采取大规模的报复行动。现在日军在中国战场大势已去,虽然失败的确切时间还不好说,但肯定已经是穷途末路了。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陆续从华中地区抽调部队南下参加作战。现在驻苏中、苏北地区的日军兵力不足。许多训练有素的老兵,有的已被我们的部队消灭,有的已被调去应付太平洋战争,调来的补充兵员人数较少,又多是十七八岁的娃娃,士气越来越低,战斗力相应减弱。苏中敌我力量的对比,我们的部队在军事及技术等方面虽处劣势,但也不是处于绝对劣势,在政治上特别是在群众条件上,我们还有着极大的优势。抗战七年来,艰苦的敌后坚持的环境,已将八百万苏中军民锻炼成真正的英雄。我相信,我们完全有能力向盘踞在自己家园内的日本侵略者发起一次强大的新攻势,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陈丕显说:“师长打算打车桥、泾口,我无条件拥护。到时我负责做好所有后勤保障工作。”

        粟裕欣然:“有你支持我就放心了。部队方面我会做好部署。”

        粟裕随后在三仓河召开的**苏中区党委扩大会议上将自己的想法公开。

        当时外面冰天雪地,寒风怒号,室内寒气透骨。会场当中用木炭燃起一盆火,陶勇、叶飞、刘先胜及各分区、地委负责人就着木炭盆取暖。他们的脸上带着胜利在望的自信心与喜悦。——这是他们抗日的第七个年头,他们相信“今年消灭希特勒,明年打败小日本”已成定局。

        粟裕用沉稳的语调说:“目前大的局势对我们敌后抗战十分有利,虽然苏中地区的斗争仍很复杂,战斗也极为频繁,但日寇终不可能解决因战线延长和兵力薄弱所造成的基本矛盾,因此敌人无法摆脱顾此失彼、被动挨打的局面,这就为我们在局部地区转入反攻提供了战机。我曾与阿丕等几位同志交换过看法,将苏中敌后战场的战略相持推入战略反攻。**同志说过,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所采取的战略,基本是游击战,但他也提倡‘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会场里完全静了下来。粟裕停了片刻接着说:“我们打算在一分区高(邮)宝(应)地区即车桥、泾口、曹甸地区组织一次大规模战役,主动发起一次强大的攻势,狠狠地打击敌人,破坏日寇在我们根据地的‘清乡’、‘屯垦’计划,另一方面把敌人全部控制在淮边地垦一带,以稳定、巩固我军的战斗力量。”

        “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场气氛猛然活跃起来。

        一分区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韦一平对专员惠浴宇兴奋地说:“我们兴(化)高(邮)宝(应)地区最讨厌车桥、曹甸的日伪据点!如果能把它们打下来,我们一分区的发展余地就大了!”

        叶飞说:“现在全苏中骨干武装力量已达二十个团,三万人枪。眼下部队士气正旺,尤其主力部队集中进行了冬季练兵,战术、技术都有新的提高。前些日子,我在北行练兵场上看过投弹手们大显身手,他们向模拟敌人碉堡枪眼的高达十米多的竹圈投掷手榴弹时,一枚枚铁弹凌空穿圈而过,比古人所说的‘百步穿杨’还要神奇。依我看,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车桥一役的胜利有很大把握。”

        统一意见做了决定后,粟裕将团以上干部召集到吴家桥开会。

        粟裕说:“这次战役的目的是攻取车桥,解放这一片地区。过去对日军作战打的都是游击战,这次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是一定规模的对日军攻势作战,这在苏中抗日游击战争中还没有先例。我要继续主持区党委的扩大会议,由副师长叶飞同志负责这次战役的前线指挥,师参谋长刘先胜同志协同指挥。现在请叶飞同志介绍车桥的地形、敌人的兵力分布情况和我们的部署。”

        叶飞用手中的细木杆指着沙盘说:

        “车桥四周有高约两丈的大土圩,土圩外的壕沟宽一点五丈,壕中积水深七八尺,且与界河相通。敌驻地附近四周还有三道小土圩,明碉暗堡五十余座,镇西南还有个敌人的小飞机场。在车桥镇周围,还有包括泾河、张桥、曹甸、泾口、凤谷村等十几处坚固的据点互相拱卫,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筑垒配系。驻守车桥据点原来是日寇六十四师团一个大队,伪军一个大队。因日寇华中派遣军从十一军、十三军中抽调八个师团参加湘桂作战,车桥的守备受到影响,兵力减少到一个中队。该中队又抽出兵力与宝应守军清剿在车桥与宝应之间骚扰的陈挺团,此时尚未归建。这样,守卫车桥日军只有一个小队,约四十余人,加上伪军共约五百余人,正是最为薄弱的时刻。”

        几个团长十分兴奋,嚷道:“快下命令吧!”

        叶飞说:“我们的部署是:三旅第七团担任进攻车桥的任务;一旅第一团在芦家滩、韩家庄地区构筑阻击阵地,担任淮阴、淮安方向的打援任务;十八旅第五十二团在车桥以南崔河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曹甸、宝应方向的打援任务;另以师教导团和四军分区特务团组成预备队。此外,第三师兼苏北军区以部分兵力活动在淮安东北的顺河集、凤谷村一线,保障攻击部队的北翼安全。——大家明确各自的任务没有?”

        下面齐声回答:“明确了!”

        粟裕强调说:“这次战役安排打援的部队多一些,但并不是‘以打援为主’,战役的目的是攻取车桥,解放这一片地区。”

        作战会议结束,粟裕特意把主攻车桥的七团团长兼政委彭德清、副团长张云龙和参谋长俞炳辉留下,斩钉截铁地说:

        “成败胜负,关系重大,你们团一定要完成任务,哪怕敌人筑了铜墙铁壁,也要砸开它!”

        彭德清坚定地表示:“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拿下车桥!”

        粟裕将严振衡叫来,命令他立即从作战科、侦察科、通信科各抽调一二名参谋,带两名机要员和一部电台,挑选侦察员、徒步通信员、电话员(带总机)各一个班,调师教导团第一连担任警卫连,由管理科配好行政和生活保障人员,安排一名得力的副官带领。这些人员编组好以后由严振衡统一管理和指挥,护送叶飞副师长去一分区淮宝地区。

        粟裕对严振衡说:“尽量陆地行军,避免水上行军。路上一定要注意侦察警戒,昼伏夜行,严格保密,保证安全到达。”

        严振衡说:“是,保证安全到达。”

        粟裕回头让参谋长吴肃与新四军第三师联系。三师来电保证,车桥战役一打响,三师将立即攻克涟水、车桥间的朱圩子敌据点,保障一师作战部队北面侧后的安全。

        师部和各主攻部队派出得力干部,进入车桥和芦家滩伏击阵地作实地侦察。

        完成对车桥战前侦察任务的是二旅参谋邹志成。他带了两个小战士化装成手艺人,肩上挑着货郎担,身上背着棉花弓,连夜出发,于第二天混入车桥,在日伪的碉堡周围,穿来穿去,兜售生意,摸清了车桥的地形、碉堡的分布和日伪军的兵力部署。七团根据侦察的情况拟制了详尽的作战方案,模拟敌人和地形地物在黄海边演练的攻坚战术。另外特制了一批攻坚器材,如连环云梯、单梯三角钩、爬城钩、麻绳、煤油、棉花、竹竿、土坦克、炸药、烟幕弹、沙包,还准备了火箭、灯笼、电话等通讯工具。

        战前,陈丕显组织地方政府调集数以千计的民船,并配以船工,及时将部队、担架队以及攻坚器材等辎重运至各攻击地点附近。同时成千上万的民兵和群众破坏淮安与宝应,宝应至车桥、曹甸的大路。

        三月三日,距车桥战役发起只有两天,粟裕收到一份敌情通报:日军百余人、伪军千余人增至三仓河约三十公里的安丰。伪军师长田铁夫也到了安丰,有向东“扫荡”模样;南边海安之敌一部进占了李堡,距三仓河约二十公里,似企图向我台南地区“扫荡”。

        时叶飞、刘先胜从盐城地区建湖县给粟裕和陈丕显发来的电报,说:前线指挥所抵达车桥以北二十里处的收成镇扁担城,参战各部队准时在曹甸、泾口一线以东之蒋营附近集结,拟于三月四日二十四点前各部进入预定阵地。据潜入敌据点的侦察员报告,守敌已产生我可能进攻泾口的错觉。

        为了掩护北面的军事行动,加强车桥战役的突然性,粟裕将师直机关分为前后两个梯队,令苏中行署主任管文蔚率后梯队北移,跳出“扫荡”圈;自己率前梯队向南转移,经三仓河、三十总套到薛家套。故意“示形”迎击“扫荡”之敌,与其纠缠,吸引敌人注意力,麻痹敌人。

        三月四日,李堡、安丰、潘家各路之敌,以一仓河、吴家桥为目标分进合击。据报,敌从李堡分经两路经十二种、川港、吴家桥向西北方向窜去;潘家由东台增来敌八十余;安丰之敌向东窜扰被我民兵击退。粟裕于是率前梯队于夜间十二点从敌人空隙中由薛家套经许家河、十六总安全转移到五总。敌合击扑空后继续分路追寻。粟裕和前梯队又经倒牛家安全转移到兰露址。

        车桥战役已于五日晨一点五十分按预定计划打响。当天寻歼粟裕的日伪军得到车桥受新四军猛攻的情报后立即仓皇后撤,并放弃了潘家据点。

        过了两天,粟裕转移在潘家港子,前线指挥叶飞来电告捷:我军已攻克车桥,伏击由淮安来援之敌,俘获日本鬼子二十四名,内小队长一名,缴获九二式大炮一门,其它军用品很多……。

        16977.  16977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5/5975/10592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