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 第158章 乾隆?钱隆!

第158章 乾隆?钱隆!


所有人齐刷刷摇头。

    “不清楚!”

    你光说评价,什么例子都不举出来,这大家谁能知道你在说什么?

    前面的那些皇帝,多少都有个后世之人来多嘴评价,从而引出些许行事做派可窥见其手腕功绩,但乾隆年代是最靠后的,评价又这么高,皇帝模板这种话都出来了,要是不说得更清晰点,谁能服气。

    最最最重要的是,这是个鞑子皇帝!!!

    朱家人尤其不服气!

    雍正能弄出摊丁入亩,算他牛逼,也够得上宋慎先前评他的那句“天下人的皇帝”,但这乾隆算哪根葱啊。

    政绩呢?功绩呢?厉害手腕和政策呢?你说他不像个人,那得再多说点他为啥不像个人吧。

    宋慎:“……”

    好好好。

    他脑袋上青筋一冒,在电脑上把乾隆年间的大事翻了一遍,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口。

    “行,那我今天好好跟你们掰扯掰扯。”

    “既然你们非要我说個一清二楚的,等会儿说到下课都说不完的话,也别怪我没功夫讲卷子了。”

    除了还对考试之事一无所知的交流生胤禛之外,其余的帝王将相心里瞬间浮现出了老大一股子不祥的预感。

    等等。

    之前宋先生评价他们这些皇帝的时候,难道不是三五句话就将例子给说完了吗?

    纵然秦皇汉武等人功绩卓越,所作所为可以洋洋洒洒写一整本书,先生不也没有说太多具体内容,只是将重点放在了引导他们如何改革之上吗?

    如今乾隆人都不在这儿,他爹雍正也只是询问一下此人当皇帝当得如何,怎么就要耗费一节课的时间来说明举例了……这不科学!

    看到他们脸上五颜六色的表情,宋慎嗤笑一声:

    “要举例说乾隆,你们不会以为十分钟就可以说完了吧?”

    “秦汉唐明,你们这几个朝代都有更往后的人能补充说明,具体的历史当然不需要我多说,自然有人会主动提及。而大清,除我之外没人知道后续,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本来就有其特殊性,加上他们以小族治大国的身份,那就更加复杂了。”

    “你们问问胤禛同学,如果要评价他爹康熙的是非功过,是不是半天都说不完?康熙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享年六十九,他在皇位上坐了那么多年,期间还有九子夺嫡这么劲爆的事情,一节课怎么可能说清楚。”

    “而乾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享年八十九,是我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伱们非要我说他,我花两节课讲都不为过!”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时代不一样。”

    “我先前将雍正类比朱元璋,只是说他对于官场下手的狠辣程度;将乾隆类比刘彻,也只是在说此人对于朝局、军政的掌控欲登峰造极。这两个例子都不代表其功绩真能堪比汉武明祖,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去比,那根本就是在关公战秦琼,抛开了一切场外因素,比较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要说起来,从明朝,从朱元璋开始,皇帝就越来越难做了,经济制度、社会势力、周边国家关系这些问题的困难程度都是翻了几百倍地上升,到了清朝那情况就更加复杂。”

    “明清的皇帝需要面对的破烂事情、需要掌握的知识,比秦汉时期不知道要多多少。皇帝五天十天上一次朝,搁在以前可能还算是勤政,放在明清那就是正儿八经的昏君;远古时期挖个沟能叫治水安民,明清那会儿百万两银子砸下去修河堤,人力物力脑力耗费无数,连史书都上不去,何况是典故?”

    “放在雍正的继承人位置上,乾隆做的事情无可厚非,他爹把路给他铺得平平整整,所以他可以将事情做得不错。”

    “可是若把乾隆皇帝放在清末,他或许可以凭借手腕改改大清的命,但那也只有三五成可能。更大的可能性是,由于没了雍正这个好爹给的家底,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考验,一辈子只打顺风稳赢的局,他的自大狂妄会导致大清加速覆灭。”

    “刚才朱元璋同学说得很好,时移世易,有了康熙的眼界格局,有了雍正对于朝政的精确把控,再加上那副天生的、要把所有权力攥紧在自己手里的巨大欲望,和一颗聪明脑袋,乾隆才能做到他想做的一切事情。”

    “更具体的操作,我现在来细说。”

    教室里静悄悄的。

    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清朝的情况,跟历朝历代都不一样……那似乎是一个,与他们想象中全然不同的朝代。

    一节课,真能说完么?

    有人想要反悔,但是又不想错过后续可能听见的重要信息。若是能再来一个摊丁入亩的方略,评卷这件事往后挪一挪也没什么。

    大家为了积分那么拼,不就是希望得到能让国力强盛起来的法子吗?

    积分可以兑换各种各样的奇术,可这个年代最晚的清朝,各种方针策略和发明,说不定也不差……

    宋慎没有理会他们现在的复杂情绪。

    既然刚才他们都已经把自己给架起来非要听乾隆的事情了,那今天这节课用来讲乾小四也没什么,反正一群人的国策本身也不可能那么轻易地讲完,如果再添上乾隆的操作,说不准他们对自己先前定下来的国策会有更多的思考。

    总之,他只是一个大专出身却莫名其妙当上了清北班老师的家伙,照自己知道的事情把课讲明白了就成,其余的……让这帮尖子生自己挠头去吧!

    “乾隆所作所为,将雍正,也就是胤禛同学留下来的大清潜力,甚至是华夏两千年来的外儒内法的精髓都给榨干了。十二个字——”

    “军农为本,文化独.裁,钱权合一。”

    “不算民间的征发,他在位期间,军费达到了一亿五千多万两白银。”

    “征用民夫一百三十万,二十六年间源源不断的将物资投送到千里之外的战场上,甚至雪山草地、高原反应都拦不住他。噢,高原反应就是你们理解中的吐蕃气障。”

    “除了咱们班上让天下户口减半的汉武帝刘彻同学,其余各位同学恐怕都难以望其项背吧?”

    “军费,只是其一。”

    宋慎点了点电脑,将自己找出来的乾隆军费统计表给翻过去,而后又道:

    “他亲自研究西域的历史、地形、宗教,给自己派出去的将军写锦囊妙计,除了没亲征,他堪称亲力亲为……”

    说到这里,有人忍不住了。

    朱元璋豁然起身,直勾勾盯着宋慎问:

    “先生,他干这么些事,打这么多年的仗,银子从哪来的?没人谏言?”

    即便是在进入辅导班以前的洪武大帝,也很清楚朝廷打仗的阻力来自何方。

    他是个开国之主,现在才立国十年,手底下的武将谋臣基本都在,大部分也都是可用之人。但尽管是以他这种掌控力和威慑力,想要北上追讨伐元,朝廷文官也是天天哭爹喊娘,说国库没钱,说穷兵黩武不可取,还有些傻鸟劝他穷寇莫追的,叫他不胜其烦。

    开国之主尚且如此,后世子孙可想而知。

    大部分文官都是满嘴的珍惜民力,不想打仗,可是他们也不想想看,若不将那帮蛮子彻底打服打跑,往后能有多少年安生日子可过?

    他们不是不知道,却还是不肯,无非是因为国库里没银子可撑罢了。

    而照乾隆那个花钱如流水的打法,不论雍正给留了多少银子,绝对都是耗不起的——看看汉武帝刘彻吧,功绩是打出来了,可前人给攒的家业也被败得差不多了,否则一个首次将匈奴给打得屁滚尿流的皇帝,史书上怎么会功过参半呢。

    宋慎倒是不介意自己的话被朱元璋给半路打断。

    因为在座的皇帝们都跟老朱一样眼睛冒绿光,直勾勾看着他,脸上写满了“告诉我怎么搞钱”。

    他笑笑,说:

    “反对者,政见不合者,劝他爱惜民力的清流,他一个也没放过,全数以文.字.狱绞杀,此后民间官场风声鹤唳,少有人敢再犯。”

    刘彻两眼发直:

    “那是什么,先生还请细说!”

    虽然刚才他莫名其妙膝盖上挨了好多箭,什么天下户口减半、什么穷兵黩武的,还没做过的事情就已经全被评判了,但这不妨事。

    刘彻是个心智极其坚定的人,他认定了要打匈奴,打出大汉的威名来,就不会因为后人指摘而放弃。更何况,现如今朝堂上也不是没人说过他,刘彻早就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

    他决不会错过任何能帮助他打仗的办法……堵住那些人的嘴巴,也很好!

    宋慎斜眼睨着刘彻:

    “你以为那是什么好东西?噢,是,在你们皇帝眼里或许是好的,能加强统治,就不在乎什么遗臭万年。”

    “那你问问胤禛吧,这东西不是乾隆首创的,康雍二朝便有之,只是乾隆将此狱给‘发扬光大’了,将其变成了一个迫害人的工具和手段。”

    不只是刘彻,其余人的眼神也整整齐齐地落到了胤禛脸上,用目光逼迫催促他赶紧说出来。

    胤禛:……

    胤禛脸上颇有些涨红。

    这玩意儿虽然是个手段,但作为一个异族皇帝,要跟眼前那帮人说,实在是有点难以启齿。

    刘彻看出来些什么,开口一边催促一边宽慰他:

    “你说吧,朕知道这事肯定不光彩,不过先生也说了,是你儿子把它闹严重的,大家只是想知道而已,放心说!”

    被一群人盯着,胤禛也没办法,只能吭哧吭哧地低声道:

    “清先世曾臣服于明朝,受官袭爵,闻命即从。入主中原之后,历代皆对此段史事讳莫如深。”

    “因此,有关史籍一并刊削、禁毁,而且对凡继续编写乃至收藏者,以大逆之罪诛杀之……此乃其一。”

    “其二便是,因以小族治大国,汉人是八旗子弟的无数倍,他们眷恋故明,即便大清已经入主中原几十年,康熙年间民间反清复明之举仍如野火,扑之不尽,拱火的正是汉人士大夫与江南士绅。要说他们有多留恋前明,其实也没有,多半只是觉得大清对汉人士绅予取予夺,不肯就范罢了。”

    “所以……所以启用此狱,针对的也是这帮拱火造反的文人,朕与皇考并没有波及太多。”

    众人恍然。

    明白了。

    这不就跟始皇帝焚书坑儒类似的吗?

    同样都是为了巩固自己手里的权力,只不过始皇帝焚的是六国之书,坑的是方士之儒;而大清毁的是自己对前朝俯首称臣的黑历史,坑的是反清复明意图造反的那群人。

    作为汉人皇帝,他们当然是不乐意的。但如果是站在皇帝立场上看,这样搞其实并没有问题。

    异族皇帝也是皇帝,为了弹压民变,皇帝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或怀柔或暴力,权宜当下,此为君。

    宋慎颔首,接过话头:

    “是的,在康熙和雍正时期,此举还不算太过分,多是杀鸡儆猴之意,但到了乾隆手里就不同了。”

    “他也效法其父,以文字狱来惩治朋党,整饬吏治。乾隆中叶以后,清廷以访求遗籍、纂修《四库全书》为名,寓禁于征,多方罗织,以致从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八年的十年间,文字冤狱无年不有,遍于国中。”

    “这就是他专门搞出来惩治那些与他政见不同的人的。”

    “至于你们想知道的,他花出去那么多军费到底是哪里来的……”

    “先告诉你们一件事吧,乾隆十年,对外贸易量达到了历史顶峰的三千六百多万两白银,大清与外国人通商,经济空前繁荣,税收自然也不会少了。”

    “乾隆年间,扩边极值达到了1453万平方公里,控制900万平方公里以上土地的时间比其他所有君主加起来都要长,不仅能税收,还能给他们剃头。”

    “他极其能花钱,也极其能赚钱,这就是他敢打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仗的底气。”

    “军事素养上,这货确实不算差,但他这方面能力也绝对比不过在座几位开国之主。之所以能打出那么大的疆土,无非是铁了心肯砸银子,你们要是有那么多银子,砸也砸出来一座盛世江山了!”

    “只要足够狠,砸的钱足够多,武力足够震慑,人也能变成神。”

    “吐蕃那边不是有活佛吗?活佛不老实叛国投敌,他就砸钱打,打完转头就把活佛挫骨扬灰了,顺便定了个规矩,不经皇帝允许禁止活佛非法转世。看看,什么叫钱能通神,钱能壮胆!”

    “要我说,乾隆的乾,该改成银钱的钱!”

    众人大为震撼。

    卧槽他奶奶的……还能这么玩?!

    (本章完)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47678/47678776/131311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