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寒门首辅 > 第三百一十七章 潞安一霸(第三更 )

第三百一十七章 潞安一霸(第三更 )


谢慎此前已经推演过几种可能性,便一一与李孝基了。

        见李同知面色阴沉,谢慎追问道:“会不会是李同知得罪了什么人,遭人报复?”

        李同知心中一阵无奈,做地方官的哪里有不得罪人的。可他得罪了人总不能都告诉谢慎吧?

        要知道知府和同知是正副手的关系,也是天然的竞争对手。

        若是把自己的老底都透漏给谢慎了,他不就成了任人拿捏的泥人了?

        但他若是不,则会引起谢慎的猜忌,同样很糟糕。

        两权相害取其轻,李同知想了想还是咬牙道:“若得罪人,下官倒真得罪了一人,便是那霍沂。”

        霍沂?

        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谢慎没有记错的话,这霍沂霍员外不正是李同知介绍给他的吗?

        那日李同知设宴,邀请了潞安府一众缙绅,其中便有这位霍沂霍员外。

        如果李同知真的和这位霍员外有嫌隙,又何必邀请其赴宴呢?

        还是这其中另有隐情?

        未待谢慎发问,李同知便叹息道:“知府大人有所不知,那霍沂和浙商有颇多往来,得了盐引在晋、浙两地贩卖盐巴,赚了大笔的银子。前任知府想让他拿出一些银子来修建堂,与其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李同知吞了吞口水,继续道:“那时下官给前任知府出主意,不如找个由头封了那霍沂名下的钱庄,逼他就范。谁知这个消息最终被霍沂得知,最终拖了山西巡抚的关系将钱庄保了下来。自那以后,下官和那霍沂之间的关系便十分差,直到地震前不久才稍有缓和。”

        听到这里,谢慎已经基本明白了。

        那李同知设宴邀请霍沂原来也是为了借着机会修复关系。难怪酒宴之上,二人谈笑如此生硬。

        可是若由此就断定是霍沂在背后捣鬼,也太武断了吧。

        “李同知的意思是,这些暴民可能是霍沂安排的?”

        李孝基毕竟是混官场的老手,只讪讪一笑道:“这个还得知府大人决断,下官不过是提出了一种可能性。”

        谢慎心中暗骂李同知无耻,却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他是潞安府的主官,决断之事还真得由他做主。

        “李同知方才这霍员外经营钱庄并且由江南往山西贩盐,可见其主业在经商上。他安排暴民抗税有何好处?”

        从逻辑上讲,李同知的假设是不通的。一个商人是希望小农经济崩溃的,唯有如此他才能雇佣到更为廉价的劳动力,赚取更多的收益。

        李同知嘿嘿一笑道:“知府大人有所不知,这霍沂不仅是个商人,还是个大地主。他名下的田亩就占了潞安府的七成。”

        嘶,谢慎闻言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也太过耸人听闻了吧?

        七成?

        一个商人竟然占了一府土地的七成?

        “李同知不是笑吧?这霍员外怎么可能拥有这么多的土地?”

        读书人可以享受免除赋税的优待,故而许多邻里族人会争相投献土地。

        但这霍员外不过是一商贾,即便腰缠万贯也不能享受免除税赋的政策,怎么可能拥有那么多的土地。

        李同知解释道:“这霍沂眼光很毒辣,下手也很快。山西近年来天灾不断,蝗灾、水灾、旱灾”

        他观察了一番谢慎的脸色,见少年并无异样这才继续道:“每逢大灾之时总有百姓为了讨活路贱卖土地,这种时候霍沂便会大肆买下土地,久而久之那霍沂名下土地便有了今日的规模。”

        原来如此

        不得不,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十分脆弱的。

        蝗灾、水灾、旱灾亦或是地震,只要有一个发生就会对农业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小农经济的优点在于对外界的依赖性低,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大的灾害面前抗击打能力十分弱。

        一旦受到重创,普通农户很难靠自己恢复生产,底子差些的甚至会直接破产崩溃。

        破产后,这些农户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饿死,一个是卖地。

        这种时候,霍员外这样的豪绅便跳了出来,收购普通百姓手中的土地。

        无商不奸。

        商贾的唯一追求就是赚钱。在他们看来,这种时候压低收购价格,叫农户们贱卖土地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反而值得炫耀。

        正是靠着这种近乎无耻的手段,大地主手中的土地会越来越多。

        看来这个霍沂也是用的这个路数。

        这样就不难解释了。

        霍沂虽然兼并了大量土地,但因为他没有功名在身这些土地还是会交税。

        如今马上就要征收春税,照理霍沂手中握有潞安府七成的土地,是逃不掉的。但恰巧遇到了地震这样的天灾。当今天子仁厚,一定会下诏减免潞安税赋。故而霍沂想要拖一拖,只要拖到朝廷的旨意下来,他就可以少交一大笔的税赋。

        但是李同知十分“不给面子”,非但没有提前和霍沂通气,还照常征收税赋。

        加之酒宴上谢慎要商贾出钱修缮潞安百姓的损毁房屋。这在霍沂看来,一定是李孝基这个副官捣的鬼。

        毕竟李同知有“前科”,曾经给前知府出过主意叫霍员外出钱修建堂。

        此番谢慎叫商贾出钱修缮房屋,在霍员外看来就是李同知故技重施,完全不把他这个本地豪绅放在眼里。

        故而霍沂才会两事化一事,决定狠狠报复李同知一次。

        “知府大人请看。”

        李同知拿出一份土地丈量册子,翻看到首页道:“这里记录了潞安府所有土地的户名情况。城西和城北的土地几乎都是那姓霍的。”

        他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出这句话的。

        霍沂不仁,休怪他李孝基不义!

        在李同知看来,光是这份田亩丈量的册子就足以证明霍沂就是这次抗征赋税的幕后元凶。

        谢慎看过册子后,发现确实如李同知所,这霍员外真的是潞安府一霸啊。

        从逻辑的角度分析,霍员外拥有最多的土地,且这些土地不能免除税赋。抗争税赋对他的好处是最多的

        (未完待续。)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28/28105/145605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