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新唐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研发司的项目

第一百四十二章 研发司的项目


南莱山炼铁厂。
李从燕得到了刘延朗的承诺之后,心中顿时踏实了不少,这每月二十万斤的煤炭可以烧制出数量可观的焦炭,足以弥补现在登州镇各处铁矿和炼铁厂的需求空缺。
这一日,李从燕便在民政部部长吴从汉和实业司司丞李偲升的陪同下,赶到南莱山炼铁厂视察情况。
此时军政部兵仗司的产量大增,各种兵备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运到军中或是各地武库之中。
不过军政部部长李魏却几次奏报,声称军中装备的兵备之中,精钢打造的兵备比例一直维持在三成左右,只能优先配发野战军中的将领和悍卒。所以李魏奏请李从燕,是否可以加大精钢的产量,以便兵仗司多打造一些精钢制成的兵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从燕才在煤炭缺口问题解决之后,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南莱山炼铁厂,想要实地看一看精钢的产量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毕竟南莱山炼铁厂出产的精铁和精钢产量巨大,是兵仗司采购铁料的最大来源,几乎占据了兵仗司采购铁料的八成!
临近中午,南莱山炼铁厂的主事王浩带着一众百工管事在大门口迎接,李从燕和吴从汉、李偲升等人翻身下马,徒步走到了炼铁厂大门外。众人相见之后,李从燕笑着勉励了众人一番,随后便说道:“走吧,王主事带着我好好看一看。”
“喏!”
随后李从燕在众人的簇拥下四处巡视了一番,此时南莱山炼铁厂的规模已经比一开始扩大了足足一倍,如果加上配套的煤矿和铁矿,几乎将小半个南莱山都划了进来。
此时远远望着南莱山,只见山中多处都冒着浓烟,好像山上燃起了大火一般。李从燕知道这是炼铁厂和铁矿炼铁、炼矿石,以及煤矿焦化煤炭所产生的浓烟。
“现在可不是关心环境保护的时候,就算要做这些,也要等到基业大成之后了!”
李从燕一边在心中感叹着,一边跟着主事王浩来到了炼铁方内部。
此番主事王浩负责具体的讲解,此时李从燕来到了一座高炉附近,王浩指着远处的高炉说道:“主上请看,这是咱们炼铁厂新改进的高炉,不但扩大的风箱的容量,还完善了底座的隔热层,优化了烟道的构造,可以让高炉内的温度提高一成左右,但是每炼一炉铁料所消耗的焦炭,却能比之前的旧式高炉减少半成,在时间上也能节省出不少。”
“很好!这些改进的技术是炼铁厂百工研究出来的吗?”
王浩笑着说道:“这倒不全是,这新式高炉技术是研发司协助炼铁厂一同研发的,是去年联合成立的研发项目。”
李从燕点了点头,说道:“以后像这种联合研发项目,可以多搞一些,毕竟人多力量大嘛。”
王浩等人纷纷称是。
接着,李从燕又问道:“现在炼铁厂内,这种新式高炉有多少?占全部高炉的比例有多少?”
王浩说道:“现在炼铁厂内一共有二十八座高炉,其中十一座是新式高炉,三座为正在改建中的高炉,剩余的十四座位旧式高炉。那三座改造中的高炉预计二十天之内完工,经过检验之后便可以投入生产。”
“也就是说,本月内,炼铁厂就有一半的高炉都改成新式高炉了?”
“喏!”
“那炼铁厂的精钢产量如何?我听说炼铁厂出产的精钢数量一直没有提升,是不是技术上面遇到了什么困难?”
王浩顿了顿,而后说道:“倒不是技术上的问题。现在炼铁厂中的百工已经将主上传授的灌钢工艺完全吃透了,并且在实际生产中还有了不小的改进和创新。”
说到这里,王浩颇有些不好意思,叉手说道:“至于精钢产量持续走低的原因,乃是价格的问题。”
“价格问题?”
王浩看着有些疑惑的李从燕,急忙解释道:“正是价格。现在咱们登州镇各地用铁需求非常大,炼铁厂出产的精铁质量优良、数量可观,一直可以卖上很好的价格。可是精钢就不一样了,民间根本用不起太多的精钢,只有军政部会给炼铁厂下订单,用来打造兵备。”
“可是炼铁厂要经营,要养活大批的百工和民夫,要有各种支出,属下就必须要考虑收益的情况。军政部也曾派人来沟通,想要增加精钢的购买量,可是精钢的价格又无法定的太高,属下如果减少精铁产量转而全力生产精钢的话,不但成本会大幅增加,获利也会大幅减少,长此以往炼铁厂定然会入不敷出的!”
李从燕点了点头,知道现在实业司下属各工坊都是自负盈亏的,工坊的经营情况直接关系到每个主事的收入高低,关系到众多百工和经营人员的衣食住行,的确要考虑这个价格的问题。
“现在炼铁厂中有几个高炉专门上产精钢?”
“六座,全部都是新式高炉。”
李从燕思索了一下,说道:“这样,回头我跟军政部打声招呼,从下月开始,军政部从炼铁厂采购的精钢自行提价,精钢的价格每百斤提高一成半。”
“不过炼钢厂这里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十一座现有的新式高炉全部转产,专门用于生产精钢!正在改造中的三座新式高炉在完工之后,也要全部用来生产精钢。”
王浩面露难色,想要再争取一下,毕竟这样一来炼铁厂的收入将受到不小的影响,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但也足以让人感到肉疼了。
可是王浩刚一抬头,却看到吴从汉和李偲烨都在狠狠的瞪着自己,硬是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李从燕装作没看到,继续说道:“现在军政部继续大量精钢,以提高兵备的质量和威力。我会让军政部多出一些钱,但是炼铁厂这边也要让出一部分利益,双方各退一步,一切以大局出发!”
因为此举直接影响了炼铁厂的收益,关系到王浩和一众百工的收入,所以李从燕不好直接以命令的形式来做要求。好在王浩懂得分寸,当即叉手领命。
李从燕如此关心精钢产量其实也不光是为了军政部改良军备品质,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打造火器而储备材料。
之前骑兵营围歼数百契丹铁骑的战斗已经人尽皆知,并且经过军政部的整理已经形成了详细的文书。
李从燕看过之后心情沉重,契丹人的战力超过了自己的预期。虽然登州镇的将士人数占优、兵备占优,可是单就骑战而言,的确还不是契丹人的对手,骑兵营在占据先机和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最后双方还落了一个相差不多的战损,就足以说明问题。
所以李从燕便想到了火器,这可是遏制胡人骑兵的最佳兵器,而精钢就是打造火器的最佳材料!
不过今日视察炼铁厂之后,李从燕仔细思索了一下,还是决定将研发火器的时间再往后推一推,以现在精钢的产量,以及各种几处技术的积累,还不足以支撑起完善的火器生产工艺流程。
李从燕准备先将后世打造火铳、火炮的技术整理一下,自己先总结一些技术难点,以及可以改良的地方,待到时机成熟之后,再拿给军政部研发司立项研发。
于是当日李从燕率众返回登州城后,便在府邸之内“彻夜苦读”,一连几天时间都在整理火器的相关资料,几乎将自己记忆中关于火器的有用知识全部榨干,才整理出一份上百页的火器技术资料来。
这份资料是这个时代关于火器的唯一记载,也是唯一一份有实践价值的资料,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李从燕将这份资料装在一个木匣子里,妥善收好之后,才“出关”休息了一天时间。
第二天,李从燕直接来到了军政部研发司,准备先将火药研发出来,也算是为火器的研发打前站了。
其实说是研发火药也并不是太准确,因为在大唐末年,已经有道士在炼丹的时候,误打误撞将火药给发明出来了。只不过此时的火药配比非常的不科学,甚至可以说是原始,各种火药技术也是非常的差劲。这些在各种史料上都是有详细记载的,只是因为唐末时期火药并没有应用到战场上,也没有什么大规模应用的记载,所以并不被人广泛知晓罢了。
李从燕回忆着后世的一些记载,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时代的火药威力小得令人发狂,根本没有杀伤力,就连用来放火都异常困难,所以也没有人会联想到,将这种黑色的无用粉末来应用到战场上,甚至几乎都没有多少人知道有火药的存在!
军政部研发司内,军政部部长李魏、研发司司丞果甘,以及研发司的一众骨干百工齐聚一堂,李从燕大步走了进来,笑着说道:“我今天过来,是给研发司带来了一个新项目,一个可以改变天下大势的新项目!”
李魏和果甘闻言都很震惊:“可以改变天下大势的新项目?那会是什么?”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20249/20249754/738117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