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新唐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局势已定

第二百二十五章 局势已定


正月初十。
这一年,石敬瑭大笔一挥,将年号改为天福二年。
同月,远在半岛的高丽王王建发兵击破新罗、百济,从此东夷诸国都归附于高丽。此时的高丽拥有二京、六府、九节度,一百二十郡。自此朝~鲜局势定鼎。
此时的高丽基本上统一了半岛,实力大增,虽然还没有恢复到当年唐太宗远征辽东时的实力,但是也是一方强者了。于是耶律德光在回到临潢府之后不久,便派使者前往高丽,要求高丽王王建称臣。
高丽王王建面对强势的契丹不敢反抗,只好派朝中大臣前往临潢府,对契丹称臣,并且将自己刚刚一岁的儿子送到了临潢府,作为人质。
此时石敬瑭也在很短的时间内稳定了洛阳,各地节度使见状陆续表示上表效忠。石敬瑭的大晋终于在表面上统一了北方。当然,统一的疆域并不包括山东的天策府。
石敬瑭看着一封封各地的上奏,心中非常高兴,自己毕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如今天下在手局势已定,自己也可以指点江山了。
勤政殿内,石敬瑭找来了一幅偌大的舆图,上面便是各地藩镇的布局图。如今各地藩镇上表效忠,石敬瑭也开始思考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了。
桑维翰、刘知远和冯道三人正站在舆图的四周,对着舆图指指点点,而石敬瑭也是眉头紧锁,正在权衡着各种手段施展出来的利弊。
“陛下,如今安重荣受封成德节度使,安审琦为护国节度使,高行周为昭义节度使,其余众将各有封赏,这些人暂时还都是可用的。陛下虽然借此机会撤换了几个节度使,但是天下藩镇依然不稳,对朝廷也是首鼠两端,朝廷的许多政策都很难推行下去。”
冯道一边说着,还一边指着北面幽云十六州的方向,说道:“再有就是北疆,契丹主已经派来使者,询问陛下何时交割幽云十六州。”
“这么快!”
石敬瑭眉头紧锁,显然没想到契丹人会直接上门讨要幽云十六州,原本还想着拖延一段时间,如果天下有变可以拖着不给最好,要是必须交割的话,也是越晚越好,至少也要等到自己真正掌控天下藩镇之后再说。
冯道叉手说道:“臣请示陛下,朝廷应如何回复契丹使者?”
石敬瑭眉头紧锁,思索了好一阵,才说道:“告诉契丹人,朕答应的事情绝不会反悔,只是现在天下初定,幽云十六州的藩镇和世家也多有不服,朕还需要时间,请契丹主再等一等。”
“另外,朝廷立即筹集五十万贯钱财、三十万石粮食,准备发往临潢府,先用钱粮稳住契丹人再说。”
冯道神色微变,不过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转眼就面如止水,直接插手领命。
接着刘知远接过话来说道:“陛下,如今天下藩镇之中,以天策府最为强悍,臣以为要想尽快稳定天下、掌控各地藩镇,就应集结大军征讨天策府。只要拿下了天策府,各地藩镇都会受到震慑,陛下可携大胜之威裁撤藩镇、调换节度使。”
石敬瑭闻言微微点头,不过却没有说话,显然非常的犹豫。
冯道则是直接站了出来,说道:“刘将军此言差矣!如今虽然各地藩镇与朝廷面和心不和,但是在大义上已经归附,天下局势已定,在这个时候再启战端,定然会让陛下陷入被动。而且天策府拥兵十几万,兵精粮足,就连契丹铁骑都在李继业的手中连遭败绩,与天策府对战,朝廷如何能保证胜局?又能出动多少兵马?”
刘知远冷声说道:“李继业始终没有上表效忠,我看李继业本来就想着要自立,对于这样的人,朝廷岂能容他!”
话音刚落,桑维翰也站了出来,说道:“冯相的话虽然有理,但是朝廷也绝不可放任天策府不管。陛下完全可以调集部分藩镇,与朝廷兵马合兵一处,一同围剿天策府。如此既能保证大军的胜算,也可以趁机消耗一些藩镇的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石敬瑭显然有些动心了,不过还是看向冯道,说道:“冯相以为如何?”
冯道微微摇头,说道:“陛下常年经历沙场,应该知道的。朝廷如果真的调集藩镇参战,谁会出兵?就算真的有藩镇出兵了,在战场上推着这些藩镇去血战天策府大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将这些藩镇给逼反,到时候适得其反,不但无法围剿天策府,反而还会逼出一批叛逆来!”
“再者说,如今陛下之所以能够稳住局势,靠的就是洛阳城中的十五万大军,这十五万大军都是追随陛下杀进洛阳城的精锐,不容有失!对战天策府大军,就算有各地藩镇参战,陛下的兵马也注定要经历连翻的血战,到时候一旦折损严重,陛下手中没有了大军压阵,各地藩镇还会不会听从朝廷的号令?李从珂就是前车之鉴啊!”
石敬瑭猛然惊醒,当即说道:“对于天策府,朝廷暂时不宜出兵!”
刘知远和桑维翰闻言都是一愣,随后看向冯道的眼神都夹杂着些许的恨意。
石敬瑭说道:“不过天策府那边也必须有个说法,冯相可有办法?”
冯道沉吟了一下,便说道:“陛下,臣观李继业乃是枭雄,与朝廷早晚会有一战。但是这一战晚打比早打好,陛下还有时间谋划。为今之计,陛下可派使者前往天策府,与李继业进行协商,不求李继业称臣纳贡,但求能够稳住李继业,使其停止与朝廷为敌。”
石敬瑭思索了许久,而后赞同的说道:“好,就这么办。朕看,此事就交给冯相去办吧,冯相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冯道叉手说道:“臣定当不辱使命!”
一旁的刘知远和桑维翰看到石敬瑭如此重用冯道,心中都是很不舒服,但是二人也明白,石敬瑭想要整合朝中大臣,想要拿捏前朝旧臣,就必须要依靠冯道的帮忙,所以虽然心中不满,表面上也不好表现出来。
与此同时,李继业陆续收到了北镇抚司和军情司送来的情报,随后又收到了冯道送来的消息,心情很是沉重。
兖州天策府内,吴从汉、李魏、白济汛、薛明山四人正在翻看各方情报。
其中李魏和白济汛对这些情报大多是了解的,只是冯道传出来的消息还是第一次看到。
李继业坐在上首,说道:“契丹大军北撤,石敬瑭入主洛阳城,李从珂自焚身死,一件件的事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时局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啊!”
“再有就是冯道传出来的消息:传国玉玺丢了!”
李继业有些无奈又有些幸灾乐祸的说道:“每逢天下大变,传国玉玺总是会引得天下人的瞩目。石敬瑭本来就背着卖国贼的骂名,现在就连传国玉玺也不知所踪,真想看看石敬瑭此时的表情。”
众人闻言都是一阵哄笑。
接着,李继业继续说道:“军情司和镇抚司也找找看,传国玉玺乃是我华夏瑰宝,能找到最好。”
白济汛和李魏对视一眼,二人的眼中都是闪过一丝欣喜,然后叉手领命。
“主上。”
薛明山这时说道:“石敬瑭乃是国贼,可是如今这个国贼非但没有遭到报应,反而还改朝换代当了皇帝,属下担心我天策府的民心士气会受到打击啊。”
李魏、吴从汉、白济汛也很是担忧,俗话说: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李继业说道:“人心之事大如山,汉炎社要注意引导舆论、安抚军心。”
此时李继业也在无意之间将一些词语引入,众人听习惯了之后也都不以为意。
薛明山叉手说道:“属下领命。”
李继业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汉炎社可以找一些伶人,编写一些戏文,专门演石敬瑭卖国的事情。另外,还可以编写石敬瑭将来受到天谴的一些戏文,明白吗?”
薛明山一点就透,笑着说道:“主上此举十分高明,如此定然可以安抚民心!”
商议妥当之后,李继业看向李魏,说道:“现在各部基本上已经部署到位了,军情司要将主要精力放到周边藩镇上,防备石敬瑭对我天策府展开突袭。石敬瑭此人毫无底线,所以不要看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
李魏领命。
此时吴从汉放下了手中的情报,问道:“主上,冯道那边能够主动为咱们传递消息,可见此人还是有心与咱们天策府保持关系的,是不是派人过去联络一下?”
李继业笑着说道:“的确应该联络一下,洛阳那边还有不少实业司的产业,此番石敬瑭入洛阳,那边的产业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联系冯道,并且维护好这条线,实业司将来在洛阳一带也好继续发展。”
说完,李继业便看向白济汛,说道:“此事镇抚司就辛苦一下,派人去一趟洛阳城。”
“喏!”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20249/20249754/734728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