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晋风 > 第一六五章 你来我往 今非昔比

第一六五章 你来我往 今非昔比


韩暮躺在家里告病恢复元气的时候,一出好戏正在上演。***

        一大清早,桓温便派人知会司马昱、谢安、王坦之、张玄以及各部头头脑脑,称自己将进城面见太后,有重要国事启奏。

        文武百官此时大部分都已经知道桓温为了何事而来,有些消息灵通的,甚至连昨夜谢安三人赴桓温大营密商之事都打探的清清楚楚,众人各怀心事在接到消息之后来到东m-n等候桓温大驾。

        巳时正,桓温带着数百卫士在郗、王珣、桓济等十数位将领的簇拥下出现在东m-n口。

        一番歌功颂德,马屁横飞的参见之后,桓温率众人直奔皇城。

        今日健康城戒备森严,禁卫军和都尉府将大大小小的街道全部封锁,街道两旁的各行各业都关m-n歇业一天,连淮水上的hua船都窝在岸边揠旗息鼓的随bo逐流。

        老百姓们凌晨便接到通知,今日桓大司马进城,无关人等切勿上街流连,冲撞了大司马的车马,杀了白杀。

        生活在动1u-n年月的居民们都成了jīng,早在这半个月里京城频繁调动的兵马和日常的风言风语中猜了个**不离十,谁都不愿触霉头,官府的告示一下来,都乖乖的躲在自家安乐小窝里抱妻拥妾,绝不会1-半个头出来。

        一行数百人的队伍在空旷宽阔的大街上,桓温端坐四匹骏马拉着的大车上,大车华盖金顶,四面廊柱上披着云锦幔幅,显得气势非凡,华贵无匹。

        前有开道仪仗,后有铁骑护驾,左右百官相随,若不知内情的看上去,肯定以为这是天子在出巡了,桓温得意洋洋的享受着这一刻。

        时值九月,早间天气宜人,树冠郁郁,菊香满城;此情此景桓温竟然有微醺之意。

        车马自东郊而过青溪,一路直奔建net,每一步向皇城的靠近,都意味着司马奕离下台近了一步;然而此人正在储秀点中对着hua团锦簇,馥气m-人的美景歪着脑袋打阿欠,才三十不到的人,看上去便如垂暮老者,口涎横流了。

        崇德殿东大佛堂内,褚太后在做早课;今日她的早课与平日不同,平日里她只是晨起净手焚香再念一段《大悲咒》即算完成,但今日她丑时三刻便起,焚香净手后开始敲打着木鱼将《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全部诵念一遍仍不知足,又将上述经文重新念了数遍,直到巳时三刻,历时三个多时辰还未结束。

        平日里早课即便是遇到节日也只是将全套《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诵念两遍而已,但如此诵念数遍而不歇的情形连伺候太后十多年的宫nv和太监们都头一次看到;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慌。

        忽然褚太后枯燥单调的木鱼和诵经声停了下来,下一刻宫nv太监们便听到崇德殿外面一片喧哗热闹之声,守m-n的太监急匆匆赶进来隔着佛堂m-n回禀道:“太后,大司马桓温率百官求见。”

        褚太后推m-n而出面s-惨白道:“我说怎么忽然好像听到车马走来的声音呢。”

        宫nv和内sh-帮太后换好凤冠霞帔,褚太后又细细对着铜镜整理一番,淡淡的道:“宣三品以上官员进正殿候见。”

        内sh-匆匆而去,殿外桓温等人得讯,带领三品以上文武官员鱼贯入殿按次序排班论位,站立两旁,静待崇德太后上殿。

        内sh-一声高亢的呼叫:“崇德太后上殿!”

        众官的心中一凛,对这位匡扶司马氏社稷几十年,德望盛隆,深的百姓爱戴的老太后,谁也不敢有丝毫的放肆;此刻便是桓温也脊背冒汗,心中惴惴不已。

        褚太后一身盛装在内sh-的搀扶下登上大殿,端坐高座之上,众官齐齐跪拜伏地高呼,“参见太后,祝太后凤体康安!”

        褚太后道:“免礼,各位大人请起吧。”

        众大臣起身归位,肃立两旁,褚太后凤眼淡淡的在殿内扫了一圈停在桓温身上,微笑道:“大司马凯旋而归,风尘仆仆,为我大晋江山奔bo劳累,可敬可佩;来人!赐大司马座。”

        桓温老脸一红,忙道:“太后才是我大晋最忙碌辛劳之人,太后座前微臣岂能安坐。”

        褚太后道:“大司马不必过谦,你的功劳大伙都记着呢。”

        内sh-端来一张大椅放在左位,桓温拗不过只得侧身坐下,脸上微有得s。

        褚太后微笑道:“大司马本该歇息几日,为何如此着急来见哀家呢?”

        桓温心中犹豫,转头看看拍在末尾的郗,又看看谢安和王坦之,咬咬牙起身道:“太后,臣有一本奏上,因此事紧急,不可耽搁,故而急于来启奏太后,请太后定夺。”

        说罢从袖中掏出奏折jiao给内sh-呈了上去。

        褚太后并未接过奏折,只是吩咐内sh-道:“大声念出来。”

        内sh-接过奏折展开大声念道:“臣桓温有一事启奏,臣久在边陲平1u-n御敌,劳碌辛苦乃是臣之本分,自不必提;然近日风闻宫中诸多传言,甚为惶恐。且这些流言关乎大晋国祚,社稷根本,故臣不得不为大晋社稷着想,暗自查证,以期找到流言之端,予以铲除,以免伤及国之体面。”

        “但微臣查勘之时却得知所传流言皆为事实,吾皇自即位以来,宫中秽1u-n,多养嬖人,并使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与美人田氏、孟氏sī通,生下三子,即将冒充皇子建储为王,改我大晋皇家血统,倾移皇基。臣初闻震惊不已,未尝信之,然去岁宫中妖道卢竦秽1u-n内庭,此事已经为内卫统领韩暮查实并诛之,臣本拟亲审卢竦,查明宫内情形以正视听,但卢竦自尽而死,臣无可奈何。”

        “直至上月,吾皇不知何故诛杀宫中数人,并使人将级送到广陵臣处,并附上书信一封,自承确实身患萎症久已不举,外界流传之言确有其事,并声言只需老夫保存其皇位,大去之时当禅位与臣。臣闻之诚惶诚恐,夜不能寐,左思右想午夜梦回之际总见诸先皇先宗于臣梦中哭泣,遂下定决心。”

        “当今皇上,身负大晋社稷重任,不思励jīng图治,奋图强;却终日做些秽1u-n宫廷,改我大晋皇统,倾移国基之事,又昏聩无知,y-以社稷江山为条件换得一时苟安,实乃让天下臣民寒心,臣今日便请奏太后,废黜现皇,则明主拥立,此举乃是为我大晋江山社稷着想,臣罪该万死,诚惶诚恐,请太后圣裁!。”

        一篇奏折数百文,可谓字字珠玑,句句有声,字里行间充斥着忧国忧民之情,一个赤胆忠心为大晋鞠躬尽瘁的形象跃然纸上;连谢安也不得不佩服这份奏折写的有理有据有节。

        褚太后脸s-煞白,虽然知道此事会生,但一旦生在眼前,她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桓温从座位上站起,五体投地高声道:“请太后圣裁!”

        身后众官也均随之跪倒在地高声其呼:“请太后圣裁!”

        褚太后静静的望着眼前跪倒一地的大臣,缓缓道:“你们都是同意大司马所奏之事了?”

        殿内静默少许,便听郗大声道:“臣附议。”

        立时众人连声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附大司马之议!”

        “……”

        褚太后待众人声音平息后又问道:“谢大人,你呢?”

        谢安面朝殿地,不敢抬头看太后,颤抖着声音道:“臣…附议。”

        褚太后长叹一声,良久方道:“既然如此,哀家便做一回这千古罪人。”

        褚太后双目湿润,拿过奏折,提起朱笔在奏折上批示道:“未亡人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今为社稷计,此事可行,新皇可立会稽王,辅政大臣司马昱,众臣当同手一心,共佐新皇。”

        批罢复文,将奏折掷与阶下,径自下殿,回内堂而去。

        桓温本来心头如打鼓一般,身上的衣服都要湿透了,但见奏章从空中落下,横在自己面前,展开一看,顿时欣喜若狂。

        桓温带头叩大呼:“太后圣明!恭送太后。”

        其余人亦跟着大呼:“太后圣明!恭送太后。”

        谁能想到,司马奕坐了六年的大晋江山,就在这片刻之间,已经换了主人。

        纷纷1u-n1u-n间,众人才忽然想起人群中夹着一个皇帝在,在桓温大声宣读太后批示之后,众官齐齐拜倒,三呼万岁,司马昱手足无措,显得紧张万分。

        原本根本没有想当皇帝的他,鬼使神差的被推到这个宝座上,原本极想趁此机会坐上此位的司马晞只能怨恨的趴在人丛中叩。

        按照礼制,需先请新皇司马昱回府,待众官将司马奕恭送出宫之后,方可百官迎接新皇即位。

        下午申时,太后懿旨下达,桓温集齐百官于太极殿,宣布太后懿旨并同时昭告天下,将现今皇上司马奕废黜,封东海王,立原会稽王司马昱为新皇,大赦天下。

        当晚桓温便命散骑sh-郎刘亨进宫收缴了国玺,bī司马奕即刻离宫,在司马奕苦苦哀求之下方允许次日一早离宫,是夜,已废黜为东海王妃的皇后庾氏怜卿自挂三尺白绫而死。

        第二天一早,百官聚集在神虎m-n外,恭送司马奕离朝;时值初秋,早间天气已经微有凉意,司马奕穿著白布单衣,身子瑟瑟抖,一路被引领着步行出了宫m-n,乘牛车出神虎m-n。

        群臣见此情形,心中怜悯不忍,庾希上前拿着一件秋衣想给司马奕披上,司马奕面无表情也不拒绝,牛车减去渐远,渐渐消失在御道尽头,众官伏拜,均唏嘘不已。

        求收藏,求票票,求各种。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0/259/13891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